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廈將傾(第3/4 頁)
“現在我們控制的區域全都趨於安穩,沒有流寇進入,只需要大力發展,以備天時。”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是歷史上朱元璋在元末群雄爭鋒之中,能夠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也是陳望如今正在執行的方針。
“朝廷那邊……”
陳功向著北面看了一眼,沉聲問道。
風沙又起,吹起旌旗萬千。
陳望雙目微眯,淡然道
“河南民變這四個字,已經足夠應付朝廷了。”
陳望偏頭看了一眼北方,繼續說道。
“傳密信給孫啟運,明日午時近衛騎兵營會抵達臨潁城下,讓他提早帶領大部撤離臨潁,往汝州府去。”
“在臨潁城北,我要他先敗一陣,後續陳德帶領河南兵馬進剿,他可以勝。”
陳望話音落下,周圍的一眾漢中軍將校皆是毫無波瀾。
河南的民變,從始至終都不過是自導自演罷了。
孫啟運是河南人,但是也是監察所所招募坐探。
如今因為需要,在監察所的推波助瀾之下順勢而為成為了起義軍的首領。
河南如今的民變更夠發展的如此之快,完全都是因為陳望在後面的推手。
一名巡檢司的弓手,怎麼會比李巖還要精明,怎麼會懂那麼多的東西,又怎麼會在短短的時日之內便攻取縣城,統合諸路兵馬。
河南民變,只是一個由頭,一個脫離東南漩渦的由頭。
“李巖那邊已經談好了,他是個聰明人,知道挑釁我的後果。”
鳳陽之戰時,之所以真的全力而戰。
很大的程度上,是彰顯武力作為威懾。
事實證明,鳳陽之戰後,前來洽談的宋獻策態度和語氣都極為緩和,姿態也放的極低。
“東南是李巖唯一的去處。”
“河南,萬民軍不會再折返了。”
陳望牽引著座下有些不安的戰馬,繼續說道。
“而且這個李巖,他的胃口比我想象之中好像更大。”
“李巖的目的,難道不是截斷漕運和收取漕工作為兵源嗎?”
陳功很是疑惑,他不明白陳望為何這樣去說。
“如今截斷漕運的目的倒是勉強達到,但是收取漕工作為兵源的目的恐怕要淪為泡影。”
李青山在山東起義,盤踞梁山,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
截斷漕運雖然不是李巖做到的,但是也能勉強算達成了目的。
畢竟李青山與王浚兩部已經基本完成了合流,彼此之間打通了道路。
李青山和王浚一樣,遙遵李巖為盟主,領封將軍之銜。
李巖如今佔據鳳陽、宿州、徐州一線,以鳳陽為據點,不再稱為信王,而是自號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在其統治區中,由萬民軍提供耕牛,農具,鼓勵耕種。
同時萬民軍又募民墾田,那些豪強世家的田地都被萬民軍所沒收,交給百姓耕種。
頭一年萬民軍不收取任何的田稅,直到第二年才要交取稅賦。
軍事上,如今李巖以戰代訓,整訓軍伍,再度精簡兵馬。
據悉四十萬兵馬已經被李巖被裁汰了將近一半的數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被裁汰下去的軍兵作為屯田兵,平時種田,戰時充作輔兵。
如今二十萬軍隊,被李巖分為十營,每營有兩萬餘人。
除去中營由李巖直領之外,其餘九營設制將軍九員以掌控。
九營制將軍分別為:
李際遇、袁時中、瓦罐子趙守平、一斗谷常見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