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備考(第1/3 頁)
時間很快來到張德源考鄉試的日子,考試地點在省城真定府,在鄴城往南三百多里,坐騾車要順利的話得五六天,不順利九天十天都有可能。
保險起見張德源決定提前半個月出發,這是老張家的大事,他的兩個弟弟要一起陪他赴考,看老張家一家子那重視緊張的程度,比張曉琿兄妹倆當年高考要大多了。
張曉瑛擔心她老爹壓力過大,但是她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據她近期瞭解,老張家所在的府城別說進士,連舉人都不是每次秋闈都有中舉的,難度可想而知。
這秋闈要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這三天吃喝拉撒都得在考場解決,這要是身體素質不過硬真捱不住。
自從穿越過來後張德源已經加強鍛鍊身體,每天三千米加一百個俯臥撐雷打不動,他對自己的耐力是有信心的。
但是張曉瑛覺得還是要準備得儘量充分,用她當年高考時老師日日在耳邊提的,不打無準備的戰鬥,不然一個小狀況都可能導致全盤潰敗。
張曉瑛想到以前學校組織她們去遊學時參觀貢院,看到的那些考號就像一排排緊密相連的佛龕,寬不過一米,進深也不到一米半。
當時她和參觀的同學們還輪流進去體驗了考生們晚上睡覺的感受,她一個168公分的躺著都得縮著,她爹178的個子,得縮成啥樣!
而且為了防止作弊,考號沒有門,住在裡面相當於露宿,這時節已至仲秋,夜間氣溫已經低至十度了,萬一再來個冷空氣南下驟然降溫,保暖也是大問題!
還有考號里人員密集,吃喝拉撒都在一處,衛生難以保證,腹瀉往往是擊潰考生的頭號大敵!
聽著張曉瑛把問題一條條列出來,李嵐睜大眼睛看著張德源:“她爹,閨女說的都是真的嗎?”
真啥呀真,閨女看到的都是後世的朝代建的考號了,而且還是位處經濟發達地區,甚至還有部分是復原的。
他們現在所處的朝代大乾立國前就長年戰亂,現在也還在休養生息,真可以說得上是一窮二白,加上這北部邊陲既不是經濟發達省份,也不算重視讀書科舉,哪有那些閒錢修建一年用不了幾天的考號。
雖然他也沒見過真定府的考號是啥樣的,但是大機率是全泥胚,屋頂用茅草鋪就,至於屋頂的茅草是不是都鋪嚴實了,就看考生運氣夠不夠好,被安排到那個屋頂完好的考號裡。
這樣的考號別說擋風,擋雨都夠嗆。
不過這話就不要說出來嚇這母女倆了。
張德源拍拍閨女腦袋:“哪有這麼嚴重,看把你娘嚇得,你要相信你爹我會做好準備的。”
張曉瑛相信不了。
不是她不相信他爹,而是她不相信他爹在當下的生活條件下,能做到什麼程度的準備。
她決定充分利用手頭的物資,給他爹盡最大可能做好科舉後勤保障工作。
說幹就幹,母女倆分頭準備。
保暖是首要大事。
想象一下冷到手發抖,別說做文章答題,字能不能寫規範都是問題。
在當下普通平民禦寒的棉衣裡塞的是蘆花,在屋裡還能捱過去,在考號肯定不行。剛剛閨女還又提醒了一句,為了防止夾帶小抄進考場,考生不能穿有夾縫的衣服。
那就是隻能穿單衣了。
李嵐想起她讀大學時有些南方來的同學因為沒有棉衣,氣溫驟降時只好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一共穿了十幾層還凍得瑟瑟發抖,那還是在室內呢。
有錢的考生穿動物皮毛保暖,但是李嵐記憶中張德源並沒有皮毛衣物,再說閨女是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如果現買皮毛衣物,閨女嘴上不說,心裡也是難過的。
看她媽憂心忡忡,張曉瑛提示她:“媽,咱家出門的時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