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鐵甲凱旋覆命建康 金蘭斷義恨生別院(第1/6 頁)
一場細雨剛停,京都到處是泥漿。
差役、寺人趁著清早,便將津陽門馳道上的積水和泥土清理了出去。
護軍將軍王珍國於城牆上檢視迎接將軍們的儀仗、禮器情況,因為今日可是西北諸將回京的大日子。
衛尉少卿伍有常,帶津陽門戍衛三十人,在門外督促著各處,不敢怠慢。
正午光景,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從國門橋行來。
穿過朱雀橋,轉而來到了津陽門的馳道上。
打頭的是一面金底龍旗,那龍旗乃是御賜,是益州刺史鄱陽王的戰旗。
鄱陽王身著金甲,頭戴金盔,上面嵌著兩根彩色翎羽;腰懸五彩赤地綬,左手執著爍金獸符,右手勒住韁繩,英姿颯爽。
身後,馮巨基身著古銅色甲冑,頭戴虎紋盔,上面豎著兩根紅羽;腰間挎著黑綠色銅劍,那件硃色斗篷的一邊兒正落在虎頭形狀的劍柄處;腰部右側,繫著金印紫綬,手執銅獸符。
見鄱陽王勒住了馬,馮巨基也跟著停了下來。
再看他身旁,一個身披硃色斗篷,頭戴銅色盔胄的人目光如炬,只見他腰間懸著銀章青綬,另一邊掛著一把弧形彎刀,正是救益州於水火的大功臣寧州刺史任太洪。
在隊伍的第二排,易瓊面色微紅,時不時的掩口咳嗽著,身上的盔胄已換成了銀色,頭頂的兩根褐色羽毛迎風抖擻。
馳道兩側,各有六面金底飛龍旗,又有硃紅色大旗各四面。
在朝臣工百餘人,皆於兩側列隊,垂手候著。
鄱陽王按住了韁繩,側臉看了看馮巨基。
二人對視一番,於是側身下馬。
身後的眾將士也跟著下了馬,站在原地等候。
城門裡面,隨著一陣‘咔噠咔噠’的聲響臨近,一駕六乘馬車緩緩駛來。
那六匹駿馬皆是雪白顏色,駕車的人乃是御前直閣將軍裴淵明。
“陛下有詔,鎮西將軍、益州刺史,七州軍務大都督、使持節鄱陽王,乘御駕入宮!”
俞三福在城門前大聲唱畢,便側過身立在了一旁。
鄱陽王聽後急忙跪地叩首,高聲回道:“益州得以固守,西北恢復太平,乃諸位將軍拼死得來,臣,斷不敢居此功勞!”
俞三福見狀後有些著急,雖說陛下這道詔令是為了表彰功臣,以示皇帝垂愛之心,可九殿下可不是爭名奪利之人,更何況西北戰局的逆轉,是皇帝親自部署,親自安排才有了今天的太平局勢,如此大禮,卻是為難他了。
於是他看了看遠處的鄱陽王,又看了看身邊的蕭辰。
“中使可速速去勤政堂稟告陛下,這裡就交給我吧。”
蕭辰稍作拱手示意。
“好啊......那就有勞常侍了。”
俞三福擦了把汗,由小寺人扶著,上馬奔了回去不說。
只見蕭辰快步上前,深深拱手作禮。
“九殿下和諸位將軍一路辛苦,咱們先歇息會兒吧。”
蕭辰一揚手,身後伍有常和幾個戍衛便搬來了小木墩。
鄱陽王見狀起身笑了笑,攬起斗篷坐了下來。
“我聽聞蕭常侍得進公爵?”
“恭喜啊。”
“呵呵呵,殿下抬舉了。”
“皆因陛下錯愛,才有了我今日,實在愧不敢當啊。”
“常侍不必如此,你力主革新,收效顯著,我們都有所耳聞。”
“自京都一別,我們已有兩年未見了吧?”
“嗯,差不多。”
“不知十殿下可好?”
“僧達自病癒後便回到了益州,現在正代我掌管州內事務。”
“待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