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語文課(3)(第1/2 頁)
杜甫:曲子裡面的北國氣魄宏大,雄偉磅礴。我大唐的萬里江山不同樣如此?可君王只顧享樂,棄祖宗基業不顧,根本不關心黎民百姓,即使我心繫蒼生也無可奈何。不過,這位教員說得對,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大唐的大好河山不應該被辜負,只要我還活著,就要一直做下去,總有見天日之時。
北宋:
歐陽修:為文以韓公為宗,摒棄奢靡之氣,我大宋的詩文就該如此啊!
蘇軾:為什麼後世老師教授曲子是這樣教的?需要講解得這麼細緻嗎?還一字一詞地把意思說出來,不應該是學者自己感悟?雖然是理解了,但是感覺意境全無啊!
李清照:豪放曠達,此人胸襟絕對開闊。這詞也是“別是一家”了。
在這些對著《沁園春·雪》課堂各有所思的人裡面,有一位比較特殊。
那就是南宋趙昚時期的辛棄疾。
此前,在符離之戰中,由於負責北伐的李顯忠與邵宏淵不睦,導致宋軍大潰,被金人追著打。
此戰後,在主和派的壓力下,官家派使臣向金求和,隨後金宋簽訂了“隆興和議”,大宋還要向金人進貢歲幣,割地給金,這簡直是國之不幸。
辛棄疾等主戰派與主和派一直政見不合,他一直主張與金對戰,可是主和派的人卻以勞民傷財為由勸說官家。
他看不起那些不戰而降之人。
明明有這個能力與金人對抗的,但這些人的骨頭就是軟,什麼都還沒做,就想著對人俯首稱臣。
想到這,他一陣氣悶,更過分的是,官家居然忍受金朝的羞辱,與金以叔侄相稱。
自己的君主頂著一個“侄皇帝”的稱呼,辛棄疾只覺得實在是奇恥大辱。
想當初,官家剛登基的時候,也是滿懷銳氣的,誓要收回大宋失地。
之前官家明明是站在他們主戰派這邊的,現在竟然已經偏向了這些軟骨頭。
幾天前他剛向官家獻上了《美芹十論》,還向右丞相虞允文上書《九議》,客觀地分析了宋金雙方的形勢,也制定了周密詳盡的戰術。
希望可以喚起大宋君臣的抗金熱情。
可是即使他這麼努力了,卻沒有發揮作用。
他的政治主張並沒有被他們放在心上,官家甚至回覆他說:“此事不必再議。”
之後幾天,他多次上書,都被打回來了。
那個意氣風發的官家真的不在了。
想到之前在直播歷史課上看到關於對他們大宋的評價“軟蛋”,他覺得說的一點都沒錯。
即使他被誇鋼筋鐵骨也並沒有感到太高興。
想到這些,辛棄疾一陣悲憤、氣悶。
他覺得十分洩氣,不知道大宋的出路在哪裡了?他們該怎麼走?
在聽到這首《沁園春·雪》之前,他一直沉浸在這種情緒裡,十分迷茫。
可是聽到這個宋老師講的內容後,辛棄疾心裡一下就振奮起來了。
沒錯,這塊大好河山不應該就這樣拱手讓人,他要振作起來。
他的志向是恢復中原,他一直都沒有忘。
他現在還年輕,還有時間。
可是具體到底要怎麼做呢?
這個時候,辛棄疾迫切希望直播屏能夠多放一點關於他們大宋的內容,他想看看從中能不能尋找到破解之法。
直播屏前面,眾人都還沉浸在上一個環節。
教室裡,宋老師看了看時間,還有十多分鐘。
於是她清了清嗓子,說:“同學們,在我們華夏幾千年的文化裡,擁有壯志豪情的作品有很多。”
“少年時期的朱元璋作出‘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