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村裡的熟人(第2/3 頁)
夜晚,興城派出所會議室燈火通明,彷彿整個城市的星光都匯聚於此。破案小組的成員們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緊張刺激的案情分析會。民警們圍坐在會議桌前,各自捧著熱茶,但心思卻如沸水般翻滾。
“大家說說,為什麼兇手會選擇那樣一個偏僻的地方埋屍?”局長陳顯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期待著答案。
“是啊,緊挨著新墳,這不是明擺著要引人注意嗎?”一個年輕的民警撓了撓頭,不解地說道。
“或許兇手想借此來混淆視聽,讓我們誤以為這是普通的墳墓遷移?”另一個民警提出了自己的猜測。
“那為什麼兇手不選擇拋屍,而是費盡心思地埋屍呢?”陳顯追問道。
一連串的問題讓會議室的空氣更加凝重,但正是這些疑問激發了民警們的鬥志。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試圖從各個角度揭開這起謎一般的案件。
經過激烈的討論,專案組一致認為兇手很可能是被害者的熟人。這個結論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但同時也意識到案件的棘手程度。陳顯局長當機立斷,決定以案發地為中心,以花園鎮北橋村為重點,對方圓五公里內的可疑男性進行逐一排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偵破小組迅速行動起來,將參戰民警分為六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明確了責任區。經過三天三夜的艱苦奮戰,他們共走訪了一千五百餘人次,排查出了二十六名可疑物件。然而,經過進一步的偵查,這些嫌疑都被一一排除了。
此時已是案發後的第三天,群眾的輿論如潮水般湧來,民警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每晚的碰頭會都變成了緊急動員會,每個人都在為案件的偵破而努力著。整個案發地周圍就像被攪渾了水的魚塘,但那條“大魚”卻始終沒有浮出水面。
就在大家感到焦躁不安的時候,一條重要線索浮出了水面。12月20日晚,專案組得知花園鎮北橋村3組徐少雲的妻子武某在家裡喝農藥自殺身亡。這個訊息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疑惑。
陳顯局長迅速調集警力,對武某的死因展開了重點偵查。很快,他們找到了那份殘缺的遺書。遺書中寫道:“自己在家裡發現了一些東西,明白了……”等語句。這些話語讓民警們意識到武某的死與案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在徐少雲家中,民警們進行了細緻的搜查。最終,他們在壓水井內找到了死者小容的書包和書籍等學習用品。這些發現讓徐少雲成為了重點嫌疑人。他的身影終於從黑暗中浮現出來,等待著法律的審判。
在“12·18”殺人案的迷霧中,徐少雲的名字漸漸浮出水面,成為了專案組民警眼中的重點嫌疑人。這位36歲的“摩的”司機,平日裡在孝昌城區的學校一帶穿梭,案發後卻如人間蒸發般消失無蹤。
民警們知道,徐少雲肯定已經逃往外地,於是他們開始從他的親朋好友那裡尋找線索。在12月22日這天,刑警大隊的民警們在一個親戚家裡發現了徐少雲平時騎的紅色摩托車。經過調查,原來徐少雲在案發當天下午就到這個親戚家去了,他把摩托車放在那裡,然後謊稱自己因為打架傷了人,要去武漢避風頭。
民警們順藤摸瓜,又找到了徐少雲在武漢做小生意的親戚。這位親戚說,徐少雲在案發當晚到他那裡借了300元錢,聲稱要出去打工,但具體去哪裡卻沒有說。線索到這裡就斷了,徐少雲究竟逃到哪裡去了呢?
民警們心想,春節即將來臨,徐少雲縱然逃到天涯海角,也難免要與親戚聯絡。於是,專案組民警緊緊盯住了徐少雲的幾家親戚。果不其然,在28日上午,刑警大隊民警得到了一條重要線索:徐少雲的一個親戚接到了他的電話,稱自己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但經過技術偵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