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為王先驅(第2/3 頁)
迄今為止
前後十餘批華工登陸北美,在是否剪辮子這個問題上總要鬧一場,這已經成了慣例。
以前都是百人抑或七八百人一批,而且沿海各省勞工都有,因為人數較少或者不齊心,鬧上一番就被強力壓制下去了,沒有捅出什麼大簍子來。
但這次不同,這些玻利維亞鳥糞礦場裡的華工們,絕大部分都是漳州和其附近的人士,相對比較抱團,而且人數眾多。
該地區的華人向來有聚眾械鬥的傳統,等會兒吃飽喝足了,那豈不是更有力氣鬧事兒?
在大唐王國的一畝三分地上,別的不談,那根象徵著滿清奴性統治的金錢鼠尾辮必須得剪了,這是硬性規定。
習俗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所以李察完全不準備採取什麼說服教育工作,真沒那閒工夫,直接硬幹就完事兒了。
果不其然
洛杉磯當地官員剛一宣佈削髮政策,立馬引起了下船勞工們群情激奮,高聲嚷嚷起來,情緒不滿的大聲的爭辯著什麼?
道理無非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沒有面目見祖宗”“大千世界,豈有強按牛頭飲水的道理”“祖宗成法,萬萬不可變也”……
不得不說
滿清韃子入關二百餘年以來,奴化教育相當成功,大部分華人以韃清之陋習為華夏傳統,骨子裡面頑固堅持,極難轉過彎來。
看到華工們群體躁動,將勢單力薄的洛杉磯當地官員團團圍在其中,仿若大海怒濤中一葉孤零漂泊的小舟,隨時有可能翻沉。
親兵隊長劉五按捺不住了,湊上前來說道;“陛下容稟,小的瞧這情況有些失控呀!出於穩妥考慮,是否帶兵彈壓一下,免得傷了當地這些官吏?”
“不妨事,一時半會鬧不起來,暫且旁觀事態發展。”李察神情淡定的搖搖頭。
同處於聖莫麗卡海灣,相距僅約300餘米,下船的華工們不可能看不見李察及一眾衣甲鮮明的護衛騎兵們。
雖然這一隊僅僅百餘人,但皆是全副武裝的騎兵。
王旗飄揚,散發著鎮壓周邊的強大氣場。
在這離鄉萬里的異域他鄉,這些漳州籍勞工縱然人數眾多,亦不免底氣不足,輕易不敢採取過激舉動。
勞工們氣憤的大聲嚷嚷,眼神卻不時的飄過來。
僵持了約一盞茶功夫
這些下船的漳州勞工們情緒稍許平靜下來,公推了5名代表,在洛杉磯當地官員的陪同下,向著李察駐足的方向行來。
李察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很快又被冷峻神色掩蓋,他負手而立,靜等這些人的到來。
“吾等化外草民參見王上,王上萬歲!”這5名代表徑直跪在地上,大禮參拜。
“爾等免禮,起來說話。”
“謝大王隆恩。”
這5個漢子重重的在草地上磕了個頭,為首滿臉虯髯的大漢雙膝依然跪在地上,他直起身來,雙手抱拳作禮剛想說話,看見劍眉星眸的李察不禁一愣神,心想怎麼會是如此臉嫩的國王?
一時間,連心中想說的話都忘記了,不禁愣在當場。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你們中必有讀書人,應知韃清入關200餘年以來盤剝打壓,神州大地斯文盡沒。可憐我漢家苗裔易服剃髮,奴習深重,事事以恭奉滿清賊酋為主為榮,竟不知為恥,豈不令人痛心疾首?”
他們既然不說,那麼李察便侃侃而談,他神情和煦的走上前去將這五人一一扶起來,繼續說道;
“民間有識之士常高舉“反清復明”大旗,欲“驅除韃虜,還我河山,匡扶漢室”,可惜在刀劍相交下,往往壯志難酬也。
爾等皆為流落海外的華夏好兒女,宗祠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