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出京(第1/2 頁)
洪武二十六年。
正月十七,諸王就藩。
正陽門外,黃土鋪地,清水灑掃。
郊外還有十幾座黃綢和松柏搭建的大帳篷,裡面裝飾錦繡,擺滿了美酒、時果、點心。
文武百官,親來送行。
再遠一些,軍旗浩蕩,兵馬遍地。
朱允熥也在其中,今日他也要離京。
“父皇,兒臣捨不得您!”
代王朱桂,即將就藩山西大同府,十八歲了跟個孩子一樣依依不捨。
代王妃徐氏挺著個大肚子,還有不到三個月就要生了,被特旨坐在馬車中。
“父皇!”
“父皇!”
又是六七個道聲音。
肅王朱楧,就藩甘肅平涼府。
遼王朱植,就藩遼東廣寧府。
慶王朱栴,就藩九邊軍事重鎮寧夏。
寧王朱權,就藩大寧。
岷王朱楩,就藩雲南。
谷王朱橞,就藩九邊重鎮宣府。
除了岷王朱楩,這批藩王都將前往長城戍邊。
當然,朱楩的日子也不好過,雲南也是邊區,條件比九邊還差。
分別時,朱元璋賜給每名藩王一條玉帶。
他親自為遼王佩戴好玉帶:“小十五,你的遼王宮殿尚未建造,爹的意思是,就先暫駐在大淩河之北的軍營裡,以營地充當王宮。”
“是,父皇!”朱植應道,沒有一絲不悅。
一旁的朱允熥大為敬佩。
大淩河,明朝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地方,全因明末與滿清的戰爭而被頻頻提起。
在崇禎朝,大淩河意味著與清軍的停戰邊界。
朱元璋看向慶王:“小十六,你的封地寧夏鎮在邊外,是一個新設立的衛所,恐怕難以保證你的安全,你自己要萬分小心,別出去浪知道嗎?”
慶王朱栴挺起胸膛:“兒臣不怕,若北元韃子敢來,兒臣親自率兵,出關殺他個片甲不留!”
朱元璋笑著讚許:“吾兒勇氣可嘉!”
轉身卻對護送慶王的將軍說道:“慶王暫時改駐韋州城,授權管理慶陽、寧夏、延安、綏德諸衛軍務,負責鎮守塞上疆土。”
慶王這孩子才十五歲,這麼莽怎麼行呢?還是穩一點。
此時朱元璋就像一個普通的老父親。
“父皇,我也想改!”
岷王朱楩湊上來叫苦:“我不想去雲南,我也想去北方殺韃子!”
上次把黃子澄裝進麻袋毆打一事,朱楩從原來的陝西岷州衛,被髮配到了雲南。
朱元璋大手撫摸著兒子柔嫩的臉頰:“雲南暖和,那裡鬧事的土司多,你去教訓教訓他們。”
朱楩才十四歲,這麼調皮去北方豈不送死?
打土司就不一樣了,他們弱小無助,好收拾!
假如捅出大簍子,還有沐家幫忙擦屁股。
戴好玉帶,朱元璋命諸王轉身,讓他看看腰帶後方的裝飾品。
諸王都轉身背對皇父,唯獨寧王朱權沒有轉身,反而將腰帶轉過來給父親檢視。
朱元璋問:“為何要這麼做呢?”
朱權回答說:“君父不可背也!”
朱元璋聽罷甚感歡慰,他拍著朱權單薄的肩膀:“十七,到了大寧你切記要收復朵顏三衛,他們若不聽話,寫信告訴爹!”
朱權點頭,語氣堅定道:“父皇寬心,他們若不聽兒臣節制,兒臣自己會動手,斷了他們的狗頭!”
“十七叔好樣的!”朱允熥上前鼓勵。
按史書所載,寧王朱權以善於謀略著稱。
他在封地內帶甲八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