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嶄露頭角(第2/3 頁)
顯的一文一武。
而且朱允熥似乎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吃不慣樸素的飯菜。
“傳話給尚膳監,皇孫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給東宮的膳堂加肉,不必再按喪期從簡。”
朱元璋簡單的一道旨意,讓東宮的伙食恢復如初,頓頓有肉。
待宮人出去傳旨,蔣瓛繼續道:
“在大本堂,陛下您離開後,兩位殿下比試才華,允炆殿下作詩一首,允熥殿下作詩兩首”
忙碌的御筆一頓,朱元璋訝然抬頭:“他還會作詩?”
像是發現了新大陸。
簡直不敢相信!
朱元璋道:“仔細說說。”
面對朱皇帝犀利的目光,蔣瓛不敢隱瞞,如實彙報。
三首詩都被錦衣衛記在小冊子上。
“古有曹植七步吟詩,俺孫子也能七步作詩?”
朱元璋咧嘴一笑。
旋即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這麼一說,倒是這混小子故意藏拙?
又好像不對。
一個有心計的人固然可以隱藏野心,但如何隱藏才華?
縱觀古今,又有幾人能七步作詩?
更何況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
朱元璋又將注意力放在詩詞內容上。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朱元璋默唸著朱允熥借用楊慎的那首詩。
很有深意啊,尤其是最後兩句。
歷代都是前人創下的基業後人接手,當事者自己卻以為是在進行龍爭虎鬥。
這不就是暗示說他們在爭奪皇太孫之位?
允熥這混小子,何時有如此境界?
朱元璋雖是草根出身,幼年不識幾個大字,但在打江山期間,他自學文化,經常跟大文豪們在一起,虛心學習。
特別當皇帝后,更是狠抓教育,從四書五經到兵書陣法,從歷史典故到天文星佔,朱元璋都能信手拈來!
《國榷》中記載:“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後,日親諸儒,流覽神解。”
《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遍考百王之跡,深明治亂之故。”
有明一代,從始至終,最善於學習的皇帝,唯朱元璋和朱由檢二人。
崇禎皇帝朱由檢雖自嘲“幼而失學,長而無聞”,但實際上他在所有皇帝中算是學識淵博之人。
“你是說,允熥贏了最後卻自己認輸?”
朱元璋不解。
蔣瓛回道:“是,三殿下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親兄弟之間不必分個高下,自願認輸。”
看來朕大大低估他了!
朱元璋本就是個有心計的人,自創業到現在,當了四十年老大,什麼樣的人和事他沒遇到過?
朱允熥這點小心思,他一眼看出。
不過,朱元璋覺得,朱允熥那混小子懂得謙讓,心懷寬容,是有大格局的人。
朱元璋屏退殿內所有人。
獨自一人靠在龍椅上。
幽靜的大殿內,他如一個孤獨的老人,發出一聲長嘆。
“標兒,你這一走,把爹給難住了。”
朱元璋喃喃自語:“爹本想立允炆為皇太孫,絕了你弟弟們的心思。”
“沒想到允熥的腦子活絡了,他這幾個月的表現,可不得了。”
“兵法韜略,才華橫溢,能文能武,仁義與手段皆有,簡直與你當初一模一樣啊!”
說著,不禁老淚縱橫。
“爹現在犯愁,該如何抉擇?”
“標兒,你若在,爹何苦愁這檔子破事?”
當天下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