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國際風雲(第2/3 頁)
在威化島回軍,轉身推翻了高麗王朝,自立李氏朝鮮。
為了安撫新生的李氏朝鮮政權,大明選擇主動後退一步,將鐵嶺衛北撤回到鴨綠江以北。
主要是擔心朝鮮哪天翻臉,和北元雙線夾擊鐵嶺衛。(原計劃是在鴨綠江以南建立鐵嶺衛,堵在朝鮮門口)
國與國之間,最多的就是防備。
朱元璋對朝鮮國的防備,從未輕視過。
在他看來,李成桂就是個有野心的人。
而且前幾日,錦衣衛在京師抓到了幾名朝鮮細作。
這幫犢子,借朝貢之便在京師打探大明朝局,尤其對南征之事十分關注。
望著病榻上的湯和,朱元璋道:“老兄弟可有什麼想法?說出來俺一定採納。”
湯和臨終之前還不忘為國謀策,心繫國家,這才是華夏脊樑!
湯和道:“上上策,在遼東之北設立都司,以藩王鎮守。”
至於派哪個藩王,他沒說,也不好說。
朱元璋默然。
早在洪武八年,他就在東北地區南部設定了遼東都指揮使司。
北面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目前由總兵官周興、莊德等人在嫩江和呼蘭河一帶建立衛城和千戶所。
自李成桂篡位建立朝鮮國,近年朱元璋有過在遼東北部設立奴兒干都司的想法,打算讓遼王朱植前去鎮守。
最終因安南一事暫時擱置了。
湯和繼續說道:“如今形勢大不同,望陛下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對藩國萬不可縱容”
朱元璋還要再聽,湯和已溘然而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七日,信國公湯和逝世於京師府第,終年七十歲。
朱元璋罷朝三日,遣使弔祭,命所有親王各遣官致祭。
不久,下詔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賜葬鳳陽曹山南麓。
又命塑像祀於功臣廟,配享於太廟。
八月十三,朱元璋派遣鴻臚寺官員陸子高,攜聖旨前往朝鮮國。
要求朝鮮國王李成桂對海盜一事給出解釋。
不僅要解釋,還得派長子或者次子來大明京師,當面解釋!
還有海盜胡德供出的朝鮮將領,也要押解到大明受審。
如若不然,恐有覆巢之禍!
“巢”同音“朝”,覆巢之禍那就是滅國之禍!
朱元璋一向主張與周邊小國和平共處,難得以如此強硬的態度對待藩屬國。
這標誌著,大明對外政策的改變。
安南一戰,明軍勢如破竹,讓朱元璋所有的擔憂隨風而去。
周圍一群又菜又愛跳的玩意兒,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在東亞風雲變幻之際,中亞和歐洲大陸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亞霸主帖木兒帝國,先後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攻佔兩河流域,征服花剌子模,滅伊利汗國。
洪武二十五年,帖木兒帝國進攻欽察汗國,毀其首都薩萊·伯克爾等城市,統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
洪武二十八年,帖木兒扣押各國使節,包括明朝和奧斯曼帝國,對外宣戰。
正當朱允熥征討安南結束班師回朝之際,帖木兒親率大軍,進攻印度德里蘇丹國首都德里,屠殺戰俘十萬人,佔領印度北部。
恆河邊,帖木兒策馬遙望東方。
隨後又看向西方。
他在做抉擇。
究竟是向東,還是向西?
東方的大明帝國,不僅滅亡了大元帝國,還將蒙古人趕出了富庶的中原地區。
而西方也有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奧斯曼帝國。
不久前,奧斯曼帝國君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