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行業開創者朱重八(第1/2 頁)
京師,大明的經濟文化中心。
全國的繁華盛況,盡顯於此。
聚完餐,晉王世子帶著三個小老弟出來微服散步。
朱高熾道:“此番進京,感覺蕭條了不少。”
朱濟熺點頭:“幾年前的京師,滿大街都是軍官和功臣子弟,現在少了很多人。”
打天下後,諸多有功勳的人湧入京師,朝廷分房分地,成為新的階層。
歷朝歷代都是這種操作。
大明也是,京師中口音最多的就是淮西口音,其次山東、河南。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二十多萬京衛中下層將士,他們的七大姑,八大姨,四大舅,三大叔,過年一聚,都想跟著來京城享福,擁有京師戶口。
這種情況,歷朝歷代都是允許的,朱元璋自然不反對。
更何況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革命成功了讓親屬跟著進城享福,本來就應該!
當時的住房壓力,遠不如二十一世紀的首都。
所以京師軍民住房,由朝廷免費分配。
各級軍官親屬們在京師裡的生活,非常滋潤,一躍成為城裡人。
龐大的軍人親屬群體,給京師經濟帶來了一定的繁榮。
這些武人戰功多,讀書少,家庭收入可觀,對外趾高氣揚。
用文人的話來說,缺乏禮貌,沒素質!
作為江南的文化中心,被一群武夫佔據,自然頗遭文人官僚的嫉恨!
他們開始整活。
都察院的御史們開始上書,言說京師駐軍的親屬群體,他們大批進京生活,導致了家鄉山東、河南等地的田地荒廢。
人人都往城裡跑,誰來種糧食?
眼下國朝初立,百廢待興
言官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肆意批判武人親屬進城的惡劣影響。
似乎農村沒了這些人,全國老百姓都會餓死。
朱元璋覺得,進城本來是好事,但人也忒多了!
沾親帶故的全都往京師擠,嚴重佔用國家住房資源。
特別進城二十年來,各家不斷生孩子,哪家都有五六個,京師的糧食、蔬菜供給壓力確實不小。
於是在洪武二十年,老朱給五軍都督府下令,對軍人家屬進行篩查。
留在京師的必須是軍人的父母,妻妾,子女等直系親屬及配偶。
其他七大姑,八大姨,四大舅,三大叔之類的遠親,一律遣送回鄉種地!
順著他們的話題,朱允熥感慨道:“那年,皇爺爺怕是沒少招人罵。”
治理整頓軍中事務,特別是這種大面積得罪人的事,容易引發深層次的矛盾。
一些政治覺悟不高的軍官,怕是在暗中罵娘:讓俺弟弟妹妹大姨二姑三叔跟著體驗下大城市生活,怎麼就不行了?
老子跟你出生入死,滿身傷痕,替你朱家打下諾大天下,這一點福利都不給嗎?
老子的這幫親戚又沒要你養著,都在自家小院種菜,怎麼就給朝廷新增負擔了?
朱允熥之所以知道當時軍隊有人不滿。
是因為他看到一份檔案,在洪武二十一年,朝廷刻頒佈了《大誥武臣》一書。
當時老朱的工作重心是整頓軍隊紀律。
他在《大誥武臣》中語言直率通俗的講了很多罪案。
有管軍的武臣冒支官糧官絹,私役官軍種田經商,賣放正軍,強制民戶當軍,奸宿軍婦,強娶軍妻為妾,剋扣糧餉食鹽
你說我這個皇帝不厚道?
你們這幫匹夫先看看自己都幹過什麼事骯髒事!
事實證明,朱元璋的這波操作,效果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