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5 頁)
絲綢之路,過天水縣、張掖、哈密、到達迪化,此時的新疆正處在楊增新的統治之下。西去的這一路上,乾旱、貧瘠的土地和賣兒賣女的慘狀,讓他心情十分沉重。
楊增新雲南蒙自人,他治理新疆採用的是無為而治,對各族百姓分而治之。這在當時是符合新疆實際情況的,新疆受英、俄製約,內部不靖、展緩慢、財政拮据,為了緩和矛盾,他倡導老子的無為而治,也為扭轉新疆的財政做過很多努力。實際上他也根本無力拒敵於國門之外,平靖內部。
楊增新與周學熙有數面之緣,文圖瑞到達迪化後,晉見了楊增新,他今年虛歲6o精神很好。文圖瑞說明來意,楊增新自然不會拒絕,派兵一營護送文圖瑞等人遠赴阿爾泰,臨走的時候,文圖瑞送上了一份5ooo塊的軍資。
楊增新本人並不貪財,但此刻新疆財政拮据,也不得不收下,囑咐護送的兵丁一定要保證商隊的安全。
到達阿爾泰之後,文圖瑞敞開收購哈薩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等地的優秀馬種。此時的中亞各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戰和十月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契卡肅反,俄臨時政府和蘇維埃的混戰,讓中亞各國遍地戰火。
太多的中亞各國人為了躲避戰亂,從阿爾泰、塔城、伊犁等地蜂擁新疆,楊增新曾一度下令封鎖邊境,但新疆地廣人稀,加上俄臨時政府此刻還頗具實力,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默許。
文圖瑞到達阿爾泰,已經是1o月底了,此時新疆已經漫天風雪,在阿爾泰的馬種收購進行的很順利,幾天的功夫就收購了3oo多匹,待大雪停頓,趁著好天氣,他帶隊迴轉迪化,此刻隊伍裡已經多了好幾個善於育馬的哈薩克人,回來的路上他又救治了幾個倒在路邊的白俄,等他到了迪化,已經是11月中旬。
此時的迪化城內,新疆各族貧民、富戶、白俄流浪者、中亞難民交織出一副末日畫卷。新疆礦產豐富,文圖瑞來的時候,帶了一些陝西造的煤爐和制煤機存在迪化代銷,可沒想根本賣不動,看到這些貧民飢寒交迫,就找到楊增新將樣品交給了他,楊增新大喜過望,立刻吩咐下面仿製。
在楊增新的配合下,文圖瑞又在迪化收購了不少好馬,也招募到好幾個育馬高手,在詢問過此地老人之後,得知最近天氣還不錯,便備齊草料回返。
一路東行經過哈密,快到達甘新交界的星星峽時,他們遇上了罕見的暴風雪。7o多人的隊伍和5oo多匹馬,被困在一處避風處足足2o天時間,還好草料備的充足,但口糧消耗殆盡。文圖瑞含著熱淚,將數十匹稍差的蒙古馬殺掉充飢。在缺乏柴火的情況下,大家不得不硬啃了兩天生肉,隊伍裡一共失去了2個車伕和4個沿路收留的傷患,4個傷患中2個是白俄難民、2個是甘肅人。
就在文圖瑞再次要含淚揮刀宰殺馬匹時,暴風雪終於停了,辨別了方向之後,強烈的求生意志催促著隊伍向星星峽奔去。星星峽距被困地還有2oo多里路,積雪和難辨的道路,耗費了商隊6天時間,平均每天行程不到4o裡,馬匹也倒斃了12匹,多數是陷入雪坑實在無力救助的。
文圖瑞回到周至之後一直感嘆,如果大雪在飄5天左右,或者他們在路上耽誤2天以上,他們就全部喪命了,當他們到達星星峽時,草料已經所剩無幾。
在星星峽恢復和調養了5天,確認馬匹得到恢復之後,花大價錢補充滿馬料,攜帶大量飲水,眾人開始穿越戈壁。無垠的戈壁上到處都是狼群,尤其是夜晚,幸虧離開西安之前,車隊帶了足夠的槍支和彈藥,夜晚紮營時,用5o多輛滿載草料和輜重的大車形成環形,馬匹紛臥四周,大車和馬匹將眾人圍了個嚴嚴實實。
馬是聰明的動物,稍有危險便能感知,這一路上,眾人槍殺了不下2oo頭狼,是以文圖瑞回來之後,攜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