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2 頁)
這件事是這樣的,明萬曆三十五年正月,江蘇省泰興縣知縣龍鏜赴京參加「大計」(明朝官員考核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官員,考核外官名「大計」),因考績不佳,被貶了官。當他走到廣寧門時,遇到稅監趙祿、王泰、張憲、邢相等人正在收稅,見龍鏜到來,於是便橫加勒索。誰知龍鏜的行囊空匱,稅監們就對他拳打腳踢,龍鏜被打得口噴鮮血而死。
事情發生後,廣大「正義的」人民群眾義憤填膺的聯名寫了奏文,由兵部呈給皇帝,依法嚴辦這夥稅監。萬曆皇帝迫於公憤,把肇事者收監,將趙祿處決,邢相等三人充軍。
好了,以上就是官方的說法。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真正的事實就是萬曆三大徵過後,大明朝沒錢了,因為三大徵所需的費用很快就將張居正變法所積攢的銀子消耗殆盡,眼看著朝廷沒錢了萬曆皇帝急啊,所以就派出了以太監為主的一大群人到全國各地去收稅。他們收什麼稅呢,他們主要收的是各地礦稅以及鐵鹽茶等等各種稅收,而這就觸動了江南地主階級的利益,作為江南地主階級代表的東林黨人當然不能忍啊,在他們看來向他們收稅那就是在動他們的命根子啊,這事絕逼不能忍,所以才策劃了這場鬧劇。
廣寧門事件過後,整個大明朝各地就對萬曆皇帝派出的稅務官發起了彈劾甚至攻擊,最後的結果就是萬曆皇帝的稅收計劃不得不宣佈破產,到了萬曆末年,偌大的大明全年的茶稅居然只有區區16兩,這麼荒唐的事情估計整個華夏的歷史也是絕無僅有的。
在楊峰對朱由校說這些的時候,他發現朱由校聽得很仔細,整個人時而興奮時而憤怒,有時候又忍不住憤然長嘆,經過幾天的接觸,楊峰發現朱由校在聽他說這些事情的時候聽得很仔細,但凡是不明白的他甚至會不厭其煩的拉著楊峰詳細詢問,像極了一個好奇寶寶。
面對這個好奇心如此旺盛的朱由檢,楊峰甚至都有些懷疑他是不是史書上那個被人稱為只會寵信閹人魏忠賢和乳母客氏的木匠皇帝了。
其實說起來朱由校也很可憐,他這個皇帝小時候由於不受他的爺爺萬曆皇帝待見,沒什麼文化,更沒有出閣讀過書。萬曆帝在世時,始終不肯立這位長孫為太孫,也不肯讓長孫出閣讀書。直到臨死前才留下遺囑:皇長孫宜即時冊立、進學。
幾天以後,朱由校的父親泰昌帝即位,冊立朱由校的儀式自然應該從皇太孫變為皇太子。但是泰昌帝並不熱心冊封太子,後來在大臣的一再請求下,才下旨:「欽定冊立東宮,擇九月初九日。」但人算不如天算,九月初一,泰昌帝竟然駕崩。朱由校皇太孫未做成,皇太子還沒來得及做,書本一天也沒正式讀,竟然要繼承皇帝大位。這樣的皇位繼承者,有明一代,也僅此一人。
而朱由校登基以後有感於自己文化的不足,所以養成了一個好學不恥下問的習慣,現在他發現楊峰竟然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全新詮釋大明的問題,對於他來說簡直就像是推開了另外一扇窗戶,如此一來他哪有不拉著楊峰詢問的道理。
在後院的一張石桌旁,剛吃完了晚飯的朱由校就迫不及待的問坐在另一旁的楊峰道:「楊愛卿,你昨日說過,我大明的問題首在賦稅,那麼依你之見大明賦稅問題要如何解決啊?」
看到朱由校詢問,楊峰毫不客氣的說:「陛下,在微臣看來,大明的賦稅其實在根子上就出了問題,太祖皇帝在開國之初定下的賦稅國策如今已經不符合如今大明的需要,如今的大明需要重新制定一套新的賦稅律法,如此才能解決我大明的財政問題。」
「重新制定賦稅律法?」
朱由校聽到這裡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楊峰實在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這樣的事情他別說做了,就是連想都不敢想啊……
第0063章 言盡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