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頁)
------------戰鬥警戒工作------------
蘇聯各個師(&ot;東方&ot;)的戰鬥能力與德軍各個師(&ot;西方&ot;)的力量假設是勢均力敵的,但是,衛國戰爭的經驗已經證明,這過於牽強。實際上,法西斯德國各個級別計程車兵和指揮人員所做的準備工作都要比紅軍好得多。演習時,司令員的各項任務都按時完成,並且後方供給方面也沒有出現問題,而空降兵也在指定地點準確著陸(戰時,這種情況對空降兵來說非常罕見。)。從總體上說,這樣的理想化只對進行軍事行動較為迅速和積極的司令員有利,也就是說對朱可夫有利。
大體說來,紙上談兵要比實際作戰容易得多。於是,朱可夫和他的同僚們在關於現代進攻戰役的報告中就對實際存在的缺點隻字不提,這些缺點是紅軍所特有的,並表現在控制範圍、部隊戰鬥素養以及後方供給等方面。但是,會議上的其他幾個發言人員反而談到了這幾個方面。比如,施泰爾恩就提出了&ot;關於我們指揮人員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問題。在我們從芬蘭戰爭和哈拉哈河的戰役中獲得了大量而有益的經驗後,這個問題顯得尤其重要。這一經驗表明,我們的人非常喜歡扎堆兒(換句話說,就是聚集在一起,只是模仿別人,而不是自己獨立思考一下,在特定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去做。--作者按)。朱可夫同志也許還記得,他被迫不止一次地證實,前線佔據得不夠充分(從上下文中可以理解為,這種情況下是施泰爾恩在向朱可夫證實,第1集團軍群的戰士們沿前線配置的過分密集。--作者按)。我們的人不是特別喜歡做戰鬥警戒工作(還是因為它需要獨立性的軍事作戰。--作者按)……我們應該教育和培養出一支不必為後方供應擔憂的分隊&ot;。
布瓊尼負責管理所有的後勤部門,在會上,他發言指出:&ot;……當德國軍隊在東邊(顯然,這裡應該是西線。--作者按)作戰時,有人說它的後勤運作就像一個走得很準的時鐘一樣,對此,我表示懷疑。我認為,關於後勤保障我們談得太多,而現在必須做些什麼了。首先,我們需要這樣的人,他既對戰役十分懂行,又對戰役後勤保障也很通曉,可以讓這種人在總參謀部的軍校裡教授一門有關組織相應後勤保障的課程。而現在人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組織後勤保障。&ot;
&ot;在白俄羅斯(在1939年9月蘇聯入侵波蘭時。--作者按)……我不得不為空軍的5個機械化兵團(當時他叫坦克兵團。--作者按)運送燃料。還好,那兒也沒有仗可打。從新格魯多克到沃爾科維斯克一路上75的坦克因為缺少燃料停在路邊。司令員說,他只能用飛機運送燃料,可是,誰來組織呢?組織後勤保障要求的可是有見識的人。&ot;
對於這點還可以做一個補充,由於燃料供應不足、不會修理裝置和指揮通訊手段匱乏等原因,蘇聯參加波蘭行軍的兩個坦克兵團在行軍途中竟然落在了騎兵師的後面。所有這一切都正是那個鴻溝--在紙上談兵的演習中從來不會涉及的,並且在巴格拉米揚和伊萬諾夫所寫的報告中也是閉口不談的。朱可夫似乎不是一點也沒想到紅軍坦克兵團和機械化兵團所特有的缺陷,而是對戰時條件下部隊後勤保障中將出現的困難估計不足。當衛國戰爭中不得不真槍實彈地進行戰鬥時,為所有和平時期的考慮不完善將得付出最昂貴的代價--人的生命。而布瓊尼對法西斯德國的後勤保障像鐘錶一樣工作表示懷疑,也是枉費心機。很快,紅軍將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去證實這一公正的評價。
可以設想,第一場演習中&ot;東方&ot;之所以失利,是因為照搬東普魯士構築威力無比的防禦工事以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