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最可笑的是,卡圖科夫在自己回憶錄中描寫拉夫裡年科的豐功偉績的同時,還詳細敘述28名潘菲洛夫戰士的英雄事跡,雖然杜博謝克會讓站旁進行的戰鬥同卡圖科夫第1近衛坦克旅的軍事行動之間並沒有什麼聯絡。
在公開場合,德國領導人都特別強調不僅要減少軍隊,而且要減少德國平民的傷亡。客觀地說,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言時,曾號召武裝力量和德國人民準備流血犧牲,並且把自己準備&ot;做出任何形式的個人犧牲&ot;作為這次號召的理由。德國元首立下誓言,決不能忍受失敗。眾所周知,他的確遵守了自己的誓言,最後自殺身亡,雖然他未必在戰爭的第一天裡考慮到這個問題。但是,僅僅只過了一個月,即1939年10月6日,在完成波蘭遠徵後的國會發言中,希特勒強調,希望把德國的傷亡人數降低到最低。同時,他很肯定地說,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波蘭軍隊的餘部才可能在10月1日之前守住華沙、莫德林和赫爾沙嘴。1942年11月8日,正值史達林格勒血戰最激烈的時候,希特勒在慕尼黑也做出了指示。他十分肯定地說,德國軍隊之所以向伏爾加河推進緩慢,正是由於試圖避免發生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凡爾登戰役那樣的血戰,在塞瓦斯托波爾實施漫長的包圍也是由於要避免德軍發生更大的傷亡。
只是到了戰爭的最後幾個月時,德國的戰敗對於大家來說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自我犧牲的主題才成為了納粹宣傳輿論的主調。比如,1944年10月7日,希特勒號召自願奔赴前線的戰士們說:&ot;我的孩子們!我十分高興,也十分自豪地得知,你們這些1928年出生的年輕人要全體自願奔赴前線。現在是第三帝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兇惡的敵人正大兵壓境,你們為我們全體人員樹立了激動人心的榜樣,這使大家士氣大振,你們無限忠誠於勝利的事業,你們本來不必付出這麼大的犧牲……我們都知道敵人的計劃,他們就是要殘酷無情地消滅德國。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為了德意志第三帝國將更加忠誠地鬥爭,這樣你們才能在這個國度裡光榮地勞動和生活……我們年輕一代光榮的犧牲將換來勝利,它將保障我們的人民和納粹德國驕傲地、自由地發展。&ot;
黑貝爾斯在1945年4月1日的日記中寫到,德國戰鬥機開始衝撞英美的轟炸機,希望以此實現空戰中的轉折:&ot;到目前為止對付這些轟炸機的方法就是,用德國老式戰鬥機進行衝撞。結果,在他們衝撞轟炸機的過程中,這些實施衝撞的戰鬥機的總損失達到了90。&ot;
實際上,無論在實際的軍事行動中,還是在輿論宣傳中,這樣的&ot;衝撞戰術&ot;都沒有來得及實施。即使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德國方面的自我犧牲也只是狂熱的黨衛軍分子的行為,整體來說,軍隊仍然處於傳統派將軍的控制下,他們仍然遵循最小限度犧牲士兵生命的原則。難怪,戰爭的最後幾個月裡,第三帝國的主要損失並不是陣亡,而是被俘,將軍和官員們成功地破壞了希特勒在第三帝國土地上實行&ot;焦土戰略&ot;的政策。
和希特勒一樣,史達林在公開場合總是強調必須關心、珍惜每個人的生命。比如,1935年5月在克里姆林宮接見軍校畢業生時,蘇聯領袖就列舉了一個自己在西伯利亞的見聞為例:&ot;當時是春天,正值春汛。有30多個人到河邊伐木,河水湍急。天快黑的時候,他們回到了村裡,但是少了一個同伴。別人問起這個同伴在哪兒,他們冷漠地回答說留在那兒了,當我問到什麼,留在那兒了,他們同樣冷漠地回答說這有什麼可問的,淹死了唄。然後,他們中間有個人立刻就急急忙忙地跑了,邊跑邊說該飲母馬了,我指責他們,說他們對牲口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