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只要拍攝順利,現在別說是對劇本,哪怕讓許如風再虐他一回,他都願意。
半小時以後,陳年服裝造型大功告成,拿著劇本就湊到許如風身邊,一副好學生的模樣。
《先生,見字如晤》的劇情說複雜也不複雜,但要把握住人物,又十分困難。
大背景設定在民國,男主沈鈞鴻在18歲成年禮當天,匿名資助了聖瑪麗孤兒院的三名8歲孤兒,男二正是其中之一。
男二許錦年多年來一直透過書信往來的方式,和匿名資助人通訊,表達謝意和感恩,以及分享日常生活。
後來,沈鈞鴻作為榮譽校友回校講課,終於和許錦年在課堂邂逅。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詩歌與浪漫,而是戰火與別離。最後的結局,是兩位主角天各一方,直至終年。
這樣的設定下,演員想要把握住人物,並恰到好處地演繹出來,其實難度很大。許如風都要提前很久做功課,更何況陳年?
不過好在陳年天生心態超群,相信有壓力才有動力,工作熱情比從前高出好幾倍,上飛機的時候都捧著劇本。
今天的第一場戲安排的是主角邂逅。依照時間線來說,是陳年扮演的許錦年入學博聞大學半年以後,男主沈鈞鴻以榮譽校友身份為學生講課。
許錦年看見沈鈞鴻的板書,發覺字跡似曾相識。
燈光攝影演員就位,場記板一落,《先生,見字如晤》第一幕戲正式開始。
陳年穿著一套學生裝,和群演們一起坐在課堂。
褪去偶像包裝,他青蔥的模樣就像一塊璞玉,未經雕琢,滿含靈氣。從前的許錦年大抵也應該就是這副模樣吧。
許如風真是風度翩翩,往講臺後一站,戴上細邊金絲眼鏡,儒雅的民國大少就躍然於眼前。
板書也是許如風親手所寫,字型蒼勁,筆鋒凌厲。
「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
「有一天,我們夢見我們相親相愛了,我醒了,才知道我們早已經是陌路。」
榮譽校友回校講課,講的不是經濟之道,而是泰戈爾的《飛鳥集》。由此可見,沈鈞鴻是個骨子裡的浪漫主義者。
講臺上,「沈鈞鴻」念出板書,每一個字都似跳動的音符,在陳年耳畔彈跳而過。陳年忽然恍惚,莫名覺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識。
攝影師抓住陳年的表情,懟上去就來一個特寫——從疑惑到訝異,再到驚喜,眼神轉換、表情變化,可謂一氣呵成,甚至找不出表演痕跡。
監視器後面,導演都在心裡叫了無數遍好。
一幕戲拍完,許如風摘下平光鏡,走到陳年身邊:「表現很棒。
「別摘別摘,再戴上給我看看。」
陳年把金絲眼鏡推回許如風臉上,一瞬不瞬地盯著看。
許如風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大大方方讓他看:「很帥?」
「總覺得眼熟。」陳年突發奇想,「你說,我們會不會很早以前就認識了……比方說前世什麼的。」
許如風暗自想著,陳年大概是研究劇本走火入魔了:「要是我們前世是劇本里那樣,可就太慘了。」
陳年也覺得是自己想像力太豐富,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就當我突發奇想吧。」
「演員就位。」
隨著揚聲器裡一聲高呼,陳年和許如風趕緊停止談笑,各就各位,正式開拍。
下學以後,許錦年獨自坐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裡,寫一篇隨堂小記。
沈鈞鴻匆匆路過,隔著玻璃窗,看見學生清瘦的身影。
教室門突然被人推開,許錦年抬頭看見沈鈞鴻,突然手足無措地站起來:「沈先生還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