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國學道德經帛書版全文閱讀 > 第79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

第79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第2/24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京圈太子爺美色撩人!她閃婚了上古補天決八零,易孕美人專治禁慾絕嗣大佬不當大家閨秀後,我打遍全京城搬空京城,她帶著瘸腿將軍去流放綠茶海後太子妃,你挖的坑我來平綜影視:我在小世界瘋狂做任務豪門夫婦的互演日常觀影盜筆:汪家破防之旅我有一座太上道宮你寵白月光,我揣孕肚離婚你哭啥入宮五年守夠了,打死我也不留了家族崛起,天衍神樹解約回國後,歸國愛豆的巔峰之路被迫成為敵人的金絲雀仙途風雲紀【咒回】帶著遊戲賬號來到異世界關於我轉生成沙怪這檔事穿成美強慘:哥哥男主嫂嫂女主秦王讀心後,我成了他的蜜罐子

,而是深知“和大怨”難以做到盡善盡美,故而選擇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以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為例。廉頗起初因藺相如位高於己而心懷不滿,多次揚言要羞辱他。然而藺相如卻以國家利益為重,對廉頗的挑釁一再容忍避讓。最終,廉頗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負荊請罪,兩人成為刎頸之交。但即便如此,曾經的那段怨恨想必在他們心中仍會留下些許痕跡,只是他們以高尚的品德和廣闊的胸懷將其淡化。這也正應了老子所言,“和大怨,必有餘怨”,但正是因為他們能夠超越怨恨,才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的這句詩也傳達了一種在歷經風雨之後,放下怨恨、重歸於好的豁達。然而,即便能夠“泯恩仇”,曾經的劫波也已成為生命中的經歷,無法完全抹去。因此,我們在與人相處時,應儘量避免產生大的怨恨,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的發生。

二、“是以執右契而不以責於人。”

“是以執右契而不以責於人。”意思是,因此,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據的債權人那樣寬容,而不向人索取債務。這體現了一種寬容和不苛求他人的品德。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對他人有所期待,當期待落空時,便容易產生不滿和指責。然而,老子告訴我們,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這樣做。他們如同手握借據卻不追討債務的人,給予他人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蘇軾一生坎坷,多次被貶,但他始終保持著豁達的心態,從不因他人的過錯而耿耿於懷。他在黃州時,與當地百姓相處融洽,從不以自己的身份和才華去苛求他人。這種寬容和隨和的態度,使他在困境中也能收穫真摯的友情和內心的寧靜。

“君子不責人所不及,君子不強人所不能,君子不苦人所不好,君子不計人所不便。”這是《格言聯璧》中的名句,與老子的思想相得益彰。真正的君子不會去指責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不會強迫他人去做不願做的事情,不會讓他人陷入痛苦之中,也不會計較他人的不便之處。當我們能夠以這樣的胸懷去對待他人時,我們的人際關係將會更加和諧,我們的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三、“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這裡老子將有德之人和無德之人進行了對比。有德之人如同掌管借據的人,只記恩不記怨;無德之人則如同掌管稅收的人,錙銖必較,毫無寬容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以善於納諫著稱。魏徵多次直言進諫,甚至讓太宗在朝堂上顏面盡失。然而太宗深知魏徵的忠心和正直,將其視為一面鏡子,虛心接受他的批評和建議。太宗的這種胸懷,使他贏得了群臣的忠心和百姓的擁戴,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太宗可謂是“有德司契”的典範,他以寬容和大度成就了自己的偉業。

相反,歷史上也有許多因無德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商紂王暴虐無道,對臣民苛刻至極,最終眾叛親離,國破家亡。他就是“無德司徹”的典型代表,其行為不僅給自己帶來了災難,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痛苦。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的這副對聯表達了寬容和無私的重要性。一個有德行的人,應當像大海一樣容納萬物,不被私慾所左右,以寬容和善良對待他人。

四、“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老子認為,天道是公正無私的,總是眷顧那些善良的人。這裡的“善”並非指單純的行為善良,更是指一種內心的品德和境界。

孔子的弟子顏回,生活貧困,但他卻能安貧樂道,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的善良和高尚品德,使他在艱苦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強綰君心,得到高僧也得日日寵我足球狂想曲之戰神歸來獸世:我哭著被大佬們追這群人有點兒大病斬神,拿你們當兄弟,居然都想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