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成長經歷(第1/5 頁)
在周軍的記憶長河中,少年時期宛如一道刻骨銘心的分水嶺。那時,命運的暴風雨驟然而至,在他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的父親在煤礦井下因一場意外事故,腰部遭受重創,神經系統嚴重受損,從此癱瘓在床,生活全然不能自理。這個家庭,瞬間失去了往日的歡聲笑語與安寧祥和,被無盡的陰霾所籠罩。
周軍的父親,曾經是家庭的頂樑柱,性格堅毅剛強,在遭遇如此巨大的變故後,內心的痛苦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然而,他並未被命運徹底擊垮,憑藉著頑強不屈的毅力,開始了艱難的康復鍛鍊。每一次嘗試移動癱瘓的肢體,都伴隨著鑽心的疼痛,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滾落,浸溼了衣衫。但他咬著牙,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從最初只能微微挪動腳趾,到漸漸能夠藉助柺杖的支撐,顫顫巍巍地站立片刻,再到最後終於能緩慢地拄著一根柺杖,在狹小的房間裡艱難地挪動幾步。這看似微不足道的進步,背後卻是無數個日夜的汗水與煎熬,是對命運的不屈抗爭。
後來,周軍上初中了,家庭收集光靠煤礦那一點生活費用,根本顧不住一家的開支,於是,周軍的父母就開啟了回老家的創業之路。
周軍的父母剛剛回到老家開啟創業之旅,本就面臨著萬事開頭難的重重困境。資金的短缺、市場的開拓、人脈的建立,每一個問題都如巨石般沉甸甸地壓在他們心頭。家庭的經濟來源變得極為有限,生活的壓力如大山般日益沉重。
就在周軍初中二年級暑假來臨之際,看著家中的困境,他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願望:想要趁著假期,尋找一份工作,為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微薄之力,也希望能緩解父母肩上的壓力。
在那個年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就業機會稀缺,成年人都面臨著就業崗位匱乏的難題,更何況一個年僅十幾歲的初中生。當時,大多數自律的孩子,能在家中幫父母做些家務,就已經難能可貴,外出打工掙錢對於他們來說,幾乎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然而,周軍絕非普通的十幾歲少年。他自幼便經歷了家庭的種種波折,比同齡人更早地品嚐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智也因此更加成熟。他的內心深處,燃燒著一股熾熱的火焰,那是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這種精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在困境中前行的道路,給予他無盡的勇氣和力量,讓他堅定不移地踏上了尋找工作的征程。
周軍四處託朋友打聽,不辭辛勞地奔波在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詢問是否有適合自己的工作。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執著,每一次被拒絕,都未能熄滅他心中的希望之火。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歷經多日的艱難尋覓後,他找到了一份令人震驚的工作 —— 去石頭料廠裝車。
在周軍老家的鄰村,有一座石料廠。那裡,工人們從山上開採下巨大的石頭,然後透過一系列複雜的加工工序,將其磨成不同型號的石子。大一點的石子,如同小孩子拳頭般大小,圓潤而堅實;小的則跟大拇指差不多大,精緻而細膩;更小的便是石粉了,細膩如麵粉般。這些石料,是建築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與水泥混合後,便成為高樓大廈的 “黏合劑”,構築起城市的繁華與壯麗。
石料從石料磨中生產出來後,會透過一條長長的皮帶傳輸,最終堆積成一座小山丘狀。周軍的工作,便是將這些石料裝上車,以便運往各個建築工地。然而,由於當時那個年代剷車數量稀少,裝一車石料往往需要 5 - 6 人同時協作,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若只有兩個人裝車,司機便需要等待漫長的時間,這不僅會影響運輸效率,還可能耽誤工地的施工進度。
當週軍告知家人自己找到這份工作時,全家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這份工作可是純粹的體力活,即使是身強力壯的成年人幹起來都頗為吃力,更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