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再起征程(第1/2 頁)
邛都夷,邛池邊,董仲舒曾經開設的學堂,裡面仍舊書聲琅琅。
一道承載著劉據對董仲舒嘉獎和冊封的詔書,由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欽差大臣,在一眾護衛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學堂。
這一天,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學堂前早已聚集了眾多當地民眾,他們聽聞有朝廷的重要訊息傳來,都早早地趕來,翹首以盼。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從各地慕名而來、不斷前來朝聖的各地士子,他們身著儒袍,手持書卷,眼中閃爍著對董仲舒的敬仰與崇拜之情。
人群密密麻麻地圍滿了學堂前的空地,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猜測著這道詔書的內容。
然而,當欽差大臣帶著莊嚴的神情,踏入學堂,準備宣讀詔書時,卻發現這裡已是人去樓空。
學堂董仲舒辦公室內,空蕩蕩的,桌椅擺放整齊,卻不見董仲舒的身影。
欽差大臣的臉上露出了一絲驚訝與疑惑,他向周圍的民眾打聽董仲舒的去向,眾人皆搖頭表示不知。
而此時的董仲舒,早已帶著自己的七十一個得意門生,踏上了前往更遠地方的道路。
之所以是七十一個,只因董仲舒不想僭越孔聖人。
他們一行人揹著簡單的行囊,步伐堅定地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們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弟子們雖然對老師的決定有些不解,但還是默默地跟隨著老師的腳步。
走了一段路後,董仲舒的第一個弟子,月照忍不住開口問道:“老師,朝廷的嘉獎和冊封是莫大的榮耀,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您為何不留下,接受這份殊榮呢?”
董仲舒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目光溫和地看著自己的弟子們。
他輕輕地捋了捋鬍鬚,語重心長地說道:“為師所做的一切,並非為了追求個人的榮耀和名利。天子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大漢前行的道路。”
“而我,不過是這思想的傳播者。西南夷雖已有所教化,但這天下之大,還有許多地方的百姓尚未聽聞天子的仁德,尚未領悟大漢的文化。”
“為師怎能滿足於眼前的成就,停滯不前呢?只有將天子的思想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受益,才是為師的心願,也是為師的使命。”
又向西南方向走了百里餘路,董仲舒忽然停下了腳步,看著跟隨自己左右的弟子們,溫和的說道:
“不用送了,就此別過,希望你們從此刻起,參加科考,獲取功名,為天子效力,造福蒼生。”
董仲舒說完,便灑脫餓了擺了擺手,帶著三個徒弟,向遠方走去。
儒衫白馬,鬚髮飄飄,宛若仙人。
他身後的弟子們,無不痛哭出聲,跪在地上,久久不願起身。
董仲舒走了,七十歲年逾古稀的他,重新煥發了鬥志,再起征程。
未央宮宣室殿,晨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光潔的青磚地面上,映照著殿內莊嚴肅穆的氣氛。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列,神色恭敬,等待著天子劉據的到來。
不一會兒,劉據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步入大殿,他的目光掃視著眾人,威嚴中帶著一絲關切。
這時,一位信使匆匆進入殿內,跪地行禮後,高聲稟報道:“陛下,宣文王董仲舒已帶著弟子們遠走,離開了邛都夷學堂,踏上了前往更遠地方的路途。”
劉據聽聞此訊息,原本平靜的面容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擔憂。
大臣們也紛紛表示道:“宣文王已古稀之年,再長途跋涉,恐怕身體吃不消啊。”
“陛下,還請下旨召回宣文王主持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