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接著翻,元狩四年&ldo;大將軍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將軍去病出代,各將五萬騎。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青至幕北圍單於,斬首萬九千級,至闐顏山乃還。去病與左賢王戰,斬獲首虜七萬餘級,封狼居胥山乃還。&rdo;最有名的封狼居胥山之戰,出的騎兵數不多不少,剛好是十萬人。
我估計那個說漢武帝全國只能養活十萬戰馬的說法,就是來自這裡。
可是在這前面,是大漢連續十幾次的對匈奴用兵,裡面死傷的馬匹又有多少,大漢在這之前,還沒有缺過馬。直到元狩五年&ldo;天下馬少,平牡馬,匹二十萬。&rdo;馬可不是一年可以一換的,從元光元年(前134年)到元狩五年(前124年)的十年間,最高峰的養馬數應該不會低於二十萬。
下面一個資料,更證實了我的想法。
&ldo;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武帝)行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於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裡,威震匈奴。&rdo;
一次出動十八萬騎兵,這有力的說明瞭當時的大漢養馬數量絕對不再二十萬匹之下。因為還有提供後勤的大量騾馬,運糧的不少馬都是沒法做戰馬的劣馬,加上民間的一些馬,總數也應該有幾萬。
漢武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才不過三千多萬,到後來還下降了不少。再看看漢末,順帝時共計4915萬人口,到桓帝時增加到5648萬,靈帝初期還是上升,等到經歷黃巾之亂,人口還是有五千萬上下。當黃巾之亂結束時,正是各地大量擴軍備戰,訓練戰馬的時候,北方那個武將不是窮兵黷武的買馬建軍。只不過當時史官無法具體考證,欠缺相關記載而已。出現和漢武帝時期一樣的馬匹數量完全可以理解。何況還比他少很多呢。(董卓的西涼是武帝後期才有的,它的西涼軍不應該算在裡面)
上次好像還有人說北方鮮卑,烏桓,夫餘三族聯合出了六萬騎兵不正常。可實際上,匈奴幾次小規模入侵,每次也都有好幾萬騎呀。
第二個就是說曹操在官渡之戰時,騎兵都只有兩百。
翻《後漢書》,只找到&ldo;操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攻破瓊等,悉斬之。&rdo;
翻《三國志》,有一點眉目,上面有&ldo;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良、醜皆紹名將也,再戰,悉禽,紹軍大震。公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 &rdo;這樣一段話。這是關於救援白馬的遭遇戰,不能具體說明曹操有多少騎兵。
再翻,又找到了&ldo;公與紹相持,繇為司隸,送馬二千餘匹以給軍。&rdo;鍾繇在官渡之戰時曾經給過曹操兩千匹馬,也許是曹操沒好好利用,反正後來再沒看到官渡之戰部分有關騎兵的敘述。
從上面就能看出,曹操官渡之戰時僅有兩百騎兵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就算站得住腳,我們再來想想,曹操從招兵發家到官渡之戰,他待的都是什麼地方,青州,兗州,豫州,唯一可以養馬的地方就是司州了,他有出產馬匹的地方嗎?
曹操的馬少,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而且,更關鍵的一點是,官渡之戰時,中原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動亂。此時就算有好馬,只要不是產地,也該戰死的差不多了。
我的書中號稱要建立十萬弓騎,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建立過,真正的弓騎兵是六萬不到點,這可是五六年的訓練結果。他們的馬,也是外購加飼養慢慢培育的。到了現在,包括原來那兩萬騎劣馬的弓騎,全部的弓騎兵也只剩下不到四萬人了。這就是戰爭,如果沒有一個高的起點,難道還能越打越多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毛澤東這樣的本事的。更何況,是戰馬這種非人力可以控制的東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