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標準(第1/2 頁)
事實證明,薄顏的判斷是對的。就在“曙光計劃”進軍中東的訊息傳開後,helix nesis突然改變了策略,宣佈將在新加坡的投資規模縮減一半。
"他們在轉移注意力,"宋雨薇分析說,"真正的研發中心一定藏在別處。"
透過分析全球資金流向,團隊很快鎖定了目標:澳大利亞。在悉尼郊外,一個佔地面積驚人的生物科技園區正在秘密建設中。
"選擇澳大利亞是個聰明的決定,"江瑾說,"那裡的生物安全法規相對完善,但又不像歐美那麼嚴格。"
正當團隊準備深入調查時,一個更大的威脅出現了。輝瑞突然宣佈與helix nesis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投資建設全球性的基因治療研發網路。
"這是要聯手對付我們了,"李玥寧說。
但薄顏卻顯得很平靜:"不,他們這是在走投無路。當兩個追求壟斷的集團聯手,往往意味著他們已經無法獨自應對市場變化。"
果然,這個合作訊息在業界引發了強烈反響。許多研究機構公開表示擔憂,認為這種壟斷性的聯盟可能會阻礙行業創新。
"現在是我們反擊的最好時機,"薄顏說。
她立即召集團隊,啟動了一個代號為"極光"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將"曙光計劃"升級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全球研發網路,任何符合條件的機構都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
"這會不會太冒險了?"李玥寧擔憂地說,"如果核心技術外流"
"相反,"薄顏說,"只有真正的開放才能保護創新。當所有人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工作時,反而沒人願意破壞這個生態。"
就在這時,江瑾帶來了一個好訊息:她的團隊在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這個發現將改變整個行業,"她興奮地說。
薄顏立即決定:將這項技術無償貢獻給"曙光計劃",讓所有參與機構都能使用。
"這簡直是瘋了,"宋雨薇說,"這項技術價值連城。"
"正因為如此,"薄顏說,"它才應該屬於整個人類,而不是某個公司。"
這個決定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醫療科技領域引發了地震。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宣佈加入"曙光計劃",甚至連一些輝瑞的合作伙伴也開始動搖。
但輝瑞和helix nesis顯然不會坐視這種局面。他們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大舉收購專利,試圖透過法律手段限制"曙光計劃"的發展。
"他們手上的專利確實不少,"法務總監報告說,"如果打專利戰,我們很難應對。"
"不用擔心,"薄顏說,"專利本來就是用來保護創新的,不是用來阻礙進步的。"
她立即啟動了"極光計劃"的第二階段:聯合全球頂尖的專利律師團隊,重新定義基因治療領域的智慧財產權規則。
"這是要革新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李玥寧驚歎道。
"不,"薄顏說,"這是在迴歸科技創新的本質。當專利成為阻礙進步的枷鎖時,就是該改變規則的時候了。"
就在這場專利戰一觸即發之際,一個意外的支持者出現了。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公開表態支援"曙光計劃",並宣佈將分享他們在基因治療領域的最新發現。
"這是個重要訊號,"薄顏說,"意味著新興市場開始覺醒。"
果然,繼中科院之後,印度、巴西等國的研究機構也紛紛表示要加入開放平臺。這讓輝瑞和helix nesis的專利戰略頓時陷入被動。
"他們可能沒想到,"江瑾說,"在新興市場,還有大量未被專利保護的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