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開元盛世(第1/3 頁)
張明轉世的李隆基正式拉開了屬於自己的皇帝生涯序幕,自此之後,大唐帝國的統治者便是他——李隆基。在此前的 2024 年,張明還尚未轉世之時,他便已是一家公司的高階管理層人員。對於治理龐大的大唐帝國,轉世後的李隆基借鑑了自己在現代企業中的管理經驗,並採取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策略。他決定依照公司的管理制度來整頓這個國家,因為此刻的大唐帝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急需撥亂反正。
當前的大唐帝國面臨著嚴峻的困境,內部動亂不斷,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對於轉世而來的李隆基而言,首要任務是將工作重心轉向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經過深思熟慮,李隆基相中了足智多謀、善於決斷的姚崇。
張明轉世的李隆基外出打獵,他騎著一匹高大威猛的黑色駿馬,英姿颯爽地穿梭在山林之間。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他追逐著獵物,享受著風馳電掣般的快感。
在打獵的途中,李隆基遇到了一個名叫姚崇的官員。姚崇身著官服,面容沉靜而堅毅。李隆基與他聊了起來,兩人相談甚歡。在交談中,李隆基很快就意識到,這個叫姚崇的官員不僅有著淵博的學識,而且對於時政和治理國家有著獨特的見解。
李隆基心中暗自驚歎,他覺得自己彷彿找到了一個得力的助手。他決定立刻任命姚崇為唐朝宰相,讓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出謀劃策。
由於當時李隆基正在騎馬打獵,所以他當場就下達了任命的命令。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周圍的人都感到十分驚訝,但同時也對李隆基的果斷和果敢表示欽佩。
這件事情在歷史上被稱為“走馬任姚崇”,成為了一段佳話。後來,“走馬上任”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來形容官員迅速就職、肩負重任的情景。
這個人便是曾經被貶出京城的姚崇,而且他被貶出京城一事還是由李隆基親自出面,向唐睿宗彈劾導致的結果。然而,當時的李隆基身為太子,卻因為受到太平公主的施壓而不得不這麼做。姚崇在被貶期間,無論他到達哪個地方,當地都因為他治理下的良好吏治而得到了百姓們的立碑頌揚。
於是,唐玄宗決定與姚崇在新豐會面。兩人見面後,就天下大事展開了深入的商討,並持續了很長時間。此時此刻,姚崇完全不像一個已經 60 多歲、步入晚年的老人。他當機立斷,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條極具真知灼見的治國方略。第二天,唐玄宗毫不猶豫地任命姚崇為宰相。
姚崇在拜相之後,開始限制皇親國戚的一些特殊權利,他深知這些人長期以來憑藉著與皇室的關係,濫用職權,為所欲為,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整頓朝綱,清除這些腐敗勢力。
首先,姚崇對朝廷的官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精簡。他仔細審查每一個官員的履歷和政績,選拔出那些清正廉潔、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委以重任。同時,他毫不留情地淘汰了那些偷奸耍滑、濫竽充數的無能之輩,讓朝廷的風氣煥然一新。
經過一番努力,朝廷的效率大大提高,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就在這個時候,開元盛世的大幕緩緩拉開,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即將到來。
然而,好景不長,開元四年,一場巨大的挑戰擺在了姚崇面前。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多個地區,接二連三地爆發了嚴重的蝗災。這些鋪天蓋日的蝗蟲猶如一陣黑色的旋風,所到之處,莊稼被吞噬一空,糧食顆粒無收。人們面對這樣的天災,束手無策,他們認為這是上天的懲罰,是無法抗拒的天命。在恐懼和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選擇祭祀上天、求神拜佛,希望能夠平息神明的憤怒,讓災難早日結束。
但是,姚崇並沒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嚇倒。他堅信人類有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