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啟民可汗出兵馬邑(第1/4 頁)
經過宇文智及那猶如簧片般能說會道的巧嘴連番勸說下,最終成功地說服了突厥啟民可汗。對突厥啟民可汗而言,此時此刻正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中原地區的隋朝陷入混亂不堪的局面。各路英雄豪傑正忙於爭奪領土與勢力範圍,無暇顧及其他事情,更別提來阻撓他了。
然而,理想總是豐滿的,但現實卻往往無比殘酷。啟民可汗下令調集自己麾下精銳的騎兵部隊,企圖一舉攻下戰略要地馬邑。而另一邊,唐國公李淵則派遣副留守高君雅以及馬邑太守王仁恭前去鎮守馬邑城防。可這兩位所謂的將領簡直就是酒囊飯袋,他們心中所想並非如何抵禦外敵入侵、保家衛國;相反,兩人整日絞盡腦汁琢磨著該怎樣暗中監視李淵,並捏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安插在其頭上,只待時機成熟便可將他置於死地。
對於高君雅和王仁恭而言,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特殊使命——受皇帝楊廣之命前來監視李淵。此次任務與衝鋒陷陣、對抗突厥毫無關係。前方探子匆匆來報,稱突厥方面已派遣數支騎兵隊伍,正朝馬邑疾馳而來。面對此情況,高君雅和王仁恭並未心生警惕,反而誤以為這只是突厥騎兵的常規小動作,無需過度關注。
畢竟,突厥啟民可汗一向與大隋保持友好關係。按照以往經驗,這些小股騎兵無非就是到馬邑掠奪些財物和女子便會離去,實在不足為奇。然而,令高君雅始料未及的是,這次突厥騎兵的行動並非如他所想那般簡單。他們的真實目的遠非搶掠那麼單純,而是要全力攻下馬邑城。
突厥騎兵的前沿哨探如疾風般飛馳而歸,來到啟民可汗面前,單膝跪地,氣喘吁吁地報告道:“啟稟可汗大人,據我們觀察,馬邑城內並未發現隋朝大軍的蹤跡!”
戰場局勢變幻莫測,稍有遲疑便可能錯失良機。對啟民可汗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隋軍毫無防備,此刻正是派遣大批精銳騎兵突襲馬邑城的絕佳時機!只要成功攻佔此城,就能一舉掐住太原府的命脈!
唯有首先奪取馬邑城,方可有望進一步進軍太原城。而此時此刻,高君雅與劉仁恭二人尚在府邸內密謀策劃著如何剷除李淵,以求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並藉此登上太原府正留守之位,成為雄霸一方的諸侯霸主。然而,他們卻渾然不知,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突厥鐵騎即將攻破馬邑城,這場慘敗將成為李淵剷除他們的最佳藉口。命運的齒輪開始飛速轉動,誰能笑到最後?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突厥騎兵如狂風驟雨般猛攻馬邑,馬邑太守劉仁恭面對這凌厲攻勢,竟然毫無招架之力。他驚慌失措,顧不上組織有效的抵抗,便匆匆率領著自己的親信士兵和家屬逃離了馬邑城,一路向太原疾馳而去。
對突厥騎兵而言,攻下馬邑城簡直易如反掌,毫無技術難度可言。城中的守軍彷彿被嚇破了膽,根本沒有絲毫反抗的意願,紛紛四散奔逃。於是,突厥騎兵輕輕鬆鬆、毫髮無損地攻佔了馬邑。
馬邑城淪陷的噩耗迅速傳至太原府,唐國公李淵得知此事後,震驚得幾乎坐立不安。當初,他特意派遣副留守高君雅與馬邑太守劉仁恭一同前往鎮守,本以為萬無一失,誰知如今卻傳來如此糟糕的訊息。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突厥人攻城的速度實在驚人,守城的隋朝軍隊甚至連象徵性的抵抗都未做出,便狼狽逃竄。這樣一來,局勢變得愈發嚴峻起來……
就在這關鍵時刻,秦王李世民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決斷力,他向唐國公李淵獻計道:“如今馬邑城已然失陷,但事已至此,我們所能做的唯有堅守太原府!然而此次馬邑城之失卻頗有古怪之處,其淪陷速度之快實在令人費解啊!”
原來,高君雅和劉仁恭二人乃是隋煬帝楊廣派遣而來,肩負著監視唐國公李淵之重任。此時此刻,正可藉助馬邑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