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出謀劃策(第1/2 頁)
林愉聽到這個訊息,心中一陣激動,連忙說道:“這真是我的榮幸!我一直都很期待能有這樣的國際合作機會,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創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電話那頭的製作人笑著說:“我也對你充滿信心。我這邊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關於專輯的風格和主題,我想融入更多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同時結合西方現代音樂的表現形式,讓世界更好地領略東方文化的魅力。你這段時間可以先準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音樂素材,我們之後再詳細討論具體的曲目和編曲。”
林愉掛了電話後,立刻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趙若水和培訓班的老師們。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紛紛給他出謀劃策。
趙若水興奮地說:“阿林,這可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我們可以先去民間收集一些鮮為人知但極具特色的傳統音樂曲調,說不定能給專輯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
一位資深的音樂老師也附和道:“是啊,林愉,這次合作不僅是對你個人音樂事業的提升,也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中國傳統音樂。在編曲方面,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一些新穎的樂器組合,創造出獨特的音樂氛圍。”
林愉認真地聽著大家的建議,心中漸漸有了方向。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和趙若水踏上了尋找傳統音樂素材的旅程。他們走訪了許多古老的村落,拜訪了民間藝人,收集了大量珍貴的音樂資料。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他們遇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二胡演奏家李爺爺。李爺爺的二胡演奏技藝精湛,他所演奏的曲目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深厚的情感。林愉被李爺爺的演奏深深打動,虛心地向他請教二胡演奏的技巧和一些傳統曲目的背景故事。
“孩子,這二胡啊,可是咱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每一個音符都蘊含著先輩們的心血和情感。你要想用好它,就得先了解它背後的文化。”李爺爺一邊拉著二胡,一邊語重心長地說。
林愉專注地聆聽著,不時地提出問題。李爺爺都耐心地一一解答,還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本二胡曲譜贈送給了林愉。
回到城市後,林愉帶著滿滿的收穫,與國外製作人開始了頻繁的線上溝通。他們討論著每一首曲目的風格、編曲的細節以及歌詞的創作方向。
製作人提出:“林,我覺得在主打歌中,我們可以加入一段京劇的唱腔,用西方的電子音樂作為背景,打造出一種強烈的文化碰撞感。你覺得怎麼樣?”
林愉思考片刻後回答:“這個想法很有創意,但是京劇唱腔的加入需要巧妙地融合,不能顯得突兀。我建議我們先找一位京劇演員錄製一段唱腔樣本,然後再根據樣本進行編曲調整,確保兩者能夠完美契合。”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專輯的創作逐漸成型。林愉邀請了國內一些頂尖的音樂家參與錄製,同時也與國外的優秀樂手進行了遠端合作。在錄製過程中,大家都充滿激情,為了打造出一張高品質的專輯而全力以赴。
有一次,在錄製一首融合古箏和小提琴的曲目時,古箏演奏家和小提琴手對於一段旋律的演奏方式產生了分歧。古箏演奏家認為應該用傳統的指法來展現古箏的韻味,而小提琴手則希望能夠更加自由地發揮,突出旋律的流暢性。
林愉見狀,連忙把兩人叫到一起,說:“大家都是為了讓這首曲子更加完美,我們不妨各自演奏一遍自己的想法,然後再一起探討如何取長補短。”
兩人聽了林愉的建議,分別演奏了自己的版本。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最終找到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將古箏的傳統韻味和小提琴的流暢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使得這首曲子更加動人。
專輯錄制完成後,開始進入宣傳階段。林愉和團隊制定了一系列的宣傳計劃,包括髮布預告片、舉辦線上線下的試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