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劍影紛爭,桑曉護軍心切;論都溯源,劍神卓識啟思(第2/2 頁)
英雄再度揭竿而起。還沒恢復元氣的天下再次大亂,中原又是主戰場。數百年的動亂,長安、洛陽人口凋敝,田地荒蕪。天下的經濟重心早就南移到華北平原和江南地區了,以致於隋唐時期,朝廷要時不時從華北和江南調運糧食支援長安和洛陽,可唐太宗李世民還是要將定都長安,你可知道為什麼?”
桑曉聽完柴無畏的詢問,一臉懵逼,你這是在問我地理和歷史知識啊。
“哈哈哈,師兄,我們不是比武麼?怎麼開始比起知識問答了?答對了也沒什麼獎勵,我完全沒有回答的積極性啊?”
柴無畏呵呵一笑說:“你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就別說沒有獎勵就不回答這樣推辭的話了。”
“哼,少看不起人了。我也是熟讀歷史的,《春秋》、《史記》、《三國志》我都是讀過的。地理和歷史方面的知識,我也是積累了一些的。”
桑曉看了看柴無畏一臉認真的表情,回答道。
“我認為唐太宗定都長安有六個原因,第一唐朝定都長安是有一定的歷史傳統的,從西周起就有諸多王朝定都,文化遺產豐富,政治象徵意義強,傳統的建都理念和佈局也很有吸引力。”
柴無畏點點頭說:“是啊,雍州之地,古稱天府。右控隴蜀,左扼崤函。前有終南太華之險,後有清渭濁河之固。神眀之奧,王者所都。”
白話文解釋一下:雍州這片地方,自古以來就被稱作天然的府庫。它在右面可以控制隴地和蜀地,在左面能夠扼守住崤山和函谷關。前方有終南山、太華山這樣險要的地勢,後方又有清澈的渭水、渾濁的黃河作為堅固的屏障。這裡是神奇而幽深的地方,是帝王建立都城的所在呀。
桑曉又說:“第二,長安在隋朝是都城,唐朝繼承可利用已有城市基礎,減少建都成本。”
柴無畏點點頭說:“唐太宗愛惜民力,不亂造宮殿,是明君也!”
桑曉繼續說:“第三,地處關中平原,四周有 “關中四塞”(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易守難攻,且周邊地形利於軍事部署和防禦。歷史上有不少英雄就是依靠關中的優勢地理位置成就霸業的。”
柴無畏點點頭說:“是啊,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也都是看準了它易守難攻,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理優勢。虛弱的時候可以做好防禦,積蓄力量,強大的時候可以出關穩定天下。”
桑曉接著說:“第四,關中地區本身是農業產區,土壤肥沃,水利發達,能提供部分糧食保障,周圍城鎮鄉村的手工業和商業也較發達。也算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柴無畏點點頭說:“確實,自西周到我大宋朝,這一千多年裡,這裡一直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
桑曉說:“關中是交通樞紐,有多條道路通向全國,透過絲綢之路可與西域貿易,也能透過水系交通連線江南,保證物資供應,這是第五個原因。”
柴無畏點點頭,面色變得更加認真起來:“這一點,我認為是唐太宗李世民定都長安最重要的一點。”
桑曉眼睛一亮,以一種求知若渴的態度問道:“哦?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麼柴無畏還能補充哪些地理和歷史知識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