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火星6任務下達(第1/2 頁)
某研究員:“設計師同志,請問你是借鑑哪種車輛設計的這輛輪式三用發射車?設計引數是否可靠?”
郭向北:“我沒有借鑑任何一款車輛,自行研究發明。設計引數經過慎密計算,配套搭載的發射物形成完整搭載結構。等樣車製造出來你就知道是否可靠了,下一位。”
某專家:“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輪式越野能力差、防護力弱,發射車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履帶式,你為什麼一定要設計成輪式?”
郭向北:“輪式在沙漠、泥濘等複雜環境表現確實不如履帶式。但輪式向北履帶式優點同樣明顯,速度快、結構簡單、重量輕、後勤保障輕鬆、適應性強。兩種設計各有優缺點,你所謂的國外研究報告是不是正確我不知道,我知道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輪式和履帶式那種更好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如果你認為履帶式更好那你就去設計,設計不出來就乖乖坐著聽。下一個問題!”
被訓的專家臉色漲紅,眼睛死死盯著那個喇叭,可看看臺上坐著的一排大領導,還是乖乖低頭坐下。
某專家:“自重加配重不到十噸,六對負重輪是否過於累贅,減少一對負重輪是否可行?”
郭向北:“負重輪不光是用來負重的,要根據承載導彈的長度來計算,還承擔發射導彈時的衝擊作用力,這種問題除非你能給出我嚴密的計算結論推翻我的設計,否則就不要張嘴。下一個!”
時間一點點過去,郭向北回答的語氣越來越強硬犀利!
一連回答了十幾個問題,下面坐著的幾十個專家、研究員都沒能提出任何有深度的問題,純粹沒意義的一場研討會!
國內在這方面實在水平有限,前幾年某廠設計生產的汽車竟然只能前進不能倒退
也難怪國內九十年代中期才研發出真正的彈道導彈發射車。
還好,出於對國內導彈研究的自信,他對下午的彈道導彈設計研討會很是期待。
又問了幾個問題後,臺上的領導們已經感覺這場研討會存在意義不大,幾個領導交頭接耳一番,宣佈散會。
顧所長陪著兩位重量級領導來到郭向北房間時,郭向北正在收拾整理資料,為了這場研討會他準備了一些東西,可惜幾乎沒有用的上。
兩位領導表情和藹,總參一號領導表揚了他為國爭光不斷進取的奉獻精神,肯定了他為國家做出的突出貢獻,勉勵他再接再厲,研究上努力取得更多更大成果。
二號領導親切的拍了拍他肩膀說:“你不但是財神爺,也是搞研究的奇才。
今天的研討會雖然不盡人意,你的堅持和專業我們都看在眼裡,我們國家和世界其他強國的差距很明顯。同志們都是為了把事情做的更好,只是有底子太薄,很多研究都在不斷摸索中。你要理解他們”
送走兩位領導,郭向北心中五味雜陳。
總參二號領導給了他一個不大,但卻很繁瑣的任務,寫一些關於輪式車設計理念原理的資料。
下午的研討會保密級別很高,參會的人一共只有七個,全是國內火箭領域赫赫有名的功勳設計師。
化學燃料專家、發動機專家、空氣動力學專家、彈道專家等等,東風一二三和現在正在設計製造的東風四洲際導彈都是出於他們之手。
主持會議的領導姓錢,真正的火箭領域巨擘。
這些大佬的專業性毋庸置疑,“火星6”本就是仿的飛毛腿,大家都很熟悉。看過設計圖後,他們加班加點研究計算,給出結論,設計上沒有問題。
主要討論的還是發射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產難度。
研討會持續五個小時,難點多爭論多,這些都需要一一解決。
最後得出結論,“火星6”導彈製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