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重大進展(第1/2 頁)
王俊臣告訴我,兩個月前,古城礦務局黨委書記升職到了省裡,聽說統配煤礦總公司幹部局和省委組織部的人來過兩三次,又是搞民主測評,又是公開推薦,還分別召開了基層職工和機關幹部座談會,但一直沒把你們局新書記的人選定下來。
參與其中的競爭者眾多,排在前面,呼聲最高的兩人是現任黨委副書記郭民選和紀委書記甄榮。
郭民選年輕,在群眾中的口碑好,民主測評的滿意度高,而且佔據著最有利的競爭位置,不足之處是任副職時間太短,人脈資源不夠豐富,後援力量比較單薄。
甄榮雖然在諸多競爭者中的排名比較靠前,但他的年齡比郭民選大十幾歲,在風評方面也落後了一個段位,而且他只是紀委書記,在領導班子中的排名在郭民選之後,所以雖然他爭得很厲害,給自己造勢造得很猛,但並不被大家看好,上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甄榮五十六歲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將是他此生最後一次擢升的機會,如果不能如願,仕途將被定格在副局級別上。
甄榮不甘心成為郭民選的陪襯,為了抓住最後一次機會,決定利用手中掌握的紀委有查辦違法違紀幹部的權利,放手一搏。
搏贏了當然好,可以風風光光地多幹幾年,多抖兩年官威,退休後的待遇也會比副職高一個等級。
如果敗給郭民選,除了面子上不好看,背後被人罵幾句老不要臉的外,也沒啥實際損失,郭民選又沒權把自己的紀委書記撤了,再說自己混兩年也就該離崗了,要不要臉的影響不大。
鷸蚌相爭最好的辦法是給對方點眼藥水,當了多年紀委書記的甄榮深知這一招的殺傷力。
除過背後看不見的博弈角力外,組織部門選拔幹部的首要原則是穩健,最忌諱的是帶病提拔,不願選擇舉報信多,自身有問題沒有查清或者正在調查中的提拔物件。
基於這種情況,打擊升遷路上競爭對手的最好辦法是寫舉報信,這種方法成本最低,方法最簡便,風險也最小,而且常常能給舉報者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封信,八分錢,至少能拖你半年。”的現象比比皆是,有很多幹部吃過匿名舉報信的啞巴虧。
人生之路雖然很長,但機會對每個人來說卻極其有限,可能也就那麼兩三次,錯過就錯過了,永遠不會有挽回的機會。
礦務局黨政一把手是妥妥的副廳級幹部,八分錢一封的匿名信,其實對這個層次的幹部幾乎沒啥影響,除非是實名的舉報或控告,而且還得提供能夠查清落實的違紀行為的具體線索。
甄榮自然深諳這種把戲的奧妙之處,發動自已在紀檢系統的嫡系親信,發瘋似的收集郭民選的黑材料。
郭民選性格謹慎,平時在工作中比較低調,而且表現的相當清廉,老婆至今是勞動服務公司的臨時工,夫妻倆只有一個正在上高中的兒子,社會關係非常簡單,甄榮想抓住郭民選的把柄非常不容易。
榆樹坪礦紀委書記錢峰,是甄榮嫡系中的嫡系,因為有花老師這根紅線牽著,智商不線上的錢峰能混到今天的程度,全憑甄榮的一己之力。
在“幫套”大哥有需要的時候,錢峰自然不遺餘力衝在收集郭民選黑材料戰鬥的最前面。
郭民選在榆樹坪礦擔任過四年黨委書記,正是在這個崗位上升任局黨委副書記的。
在錢峰的認知裡,“千里當官只為財”。當官的沒有不貪的,所有人都不例外。他以為在榆樹坪搞點郭民選貪汙受賄的證據,最次也能找出幾件以權謀私的事,沒有多大的難度。
對錢峰這類人來說,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總是特別大,一個生長在地面上,一個掛在高高的空中,似乎永遠都沒有交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