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3 頁)
只是,彼時的我們,並不知凌菡與姜麒的感情。若是知道,也許昭泊不會加這一味麝香,而我,也不會讓她用這藥了。
如今的凌蓮,已經不記得這些了。身為凌菡嫁入姜府的她,若有朝一日突然得知自己麝香侵體不能生育……不知她會有如何反應。
我打斷自己無限惆悵下去的心緒,塞住瓶塞,手中握著這一隻小小的殷紅瓷瓶沉吟良久。
滿庭芳,滿庭霜。
凌蓮,願你今後的日子,永遠是滿庭芬芳。
作者有話要說:喵《滿庭芳》到此就是終章了下一個故事咱換換口味去看看宮廷裡發生了什麼【怎麼說得像推銷節目- -】不要糾結於活下來的到底是凌蓮還是凌菡……因為我也不知道……
☆、踏青遊&iddot;清明
他們是帝王,她和他們,本不該有任何交集。這一切,從一開始就僅僅是一個笑話。
‐‐序言
大燕朝明德十七年清明。
與歷朝歷代一樣,大燕朝傳承了清明踏青的習俗。錦都西南側的綿綿青山在這一天是城中少男少女的絕佳去處。皇親國戚、文人雅客、平頭百姓這一天都結伴地出城往山上去。
那年,閔素兒十二歲。
只是錦都的普通人家罷了,綾羅綢緞自是沒有,就穿了身七分新的麻布交領襦裙,與幾戶鄰居家的同齡女孩一起出了城。
清明素有戴柳的習俗,大人戴柳無非是為了辟邪驅災,可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無所謂辟邪也想不到驅災,單純圖個好看。窮人家的孩子又沒有什麼首飾可用,柳枝編成圓環戴在頭上好歹算個點綴。除了自己戴,手巧的女孩子們往往會多編上一些,倒賣給其他人賺點小錢補貼家用‐‐至於為什麼會有人買,其實多半是那些文人雅士大有悲憫之心樂意花錢幫她們罷了。
閔素兒屬於家中不寬裕但也並不缺這點錢的人,賣了錢便當即去城門口的攤販那兒買了個風箏。因為有踏青習俗的存在,放風箏在這一天也是常見的活動,還一度被附上了驅邪的寓意,不過說到底還是玩得開心最重要。
閔素兒手裡這隻風箏是極為簡單的菱形,薄薄一層紙糊在架上,上繪五毒。雖然簡單,幾個小姑娘也玩得頗歡,一路歡聲笑語灑在山間。
其實放風箏也算是個技術活,能不能放起來不僅要看風力,還得會放。閔素兒一走神的工夫,風箏就在天上晃了幾晃,歪歪斜斜地栽到地上。閔素兒一吐舌頭,向幾個夥伴道:&ldo;我去撿。&rdo;就向風箏落地的地方跑去了。
離得倒是不遠,眼看還差五六米的距離了,耳邊聽得一聲喝,一輛馬車從她眼前駛過,車輪正實實在在地碾過地上的風箏。
看著風箏被毀,閔素兒一聲痛徹心扉地&ldo;啊……&rdo;
馬車就停了下來。
一個年輕男子跳下車,走過來看了看她,問:&ldo;撞到你了?&rdo;
這男子聲音很奇怪,比常人要尖細很多,聽得閔素兒渾身不自在,打了個激靈,搖了搖頭。
他又問:&ldo;那你叫什麼?&rdo;
閔素兒指指地上的風箏殘骸:&ldo;我的風箏……&rdo;
那人便急了,挑眉斥道:&ldo;就為個破風箏你叫什麼!你知不知道這是……&rdo;
&ldo;劉原!&rdo;車裡傳來低喝,語氣亦是不善,面前的男子立刻住了口,到車窗邊躬身靜立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