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全面封鎖(第1/2 頁)
可他並沒有等來聯軍的回信,而是直接等來了聯軍。
在他剛剛佔據鞏縣,就看到十萬聯軍由東而來,很快就抵達了鞏縣城下。
王匡連滾帶爬的出城相見。
王匡內心很是震驚,旋門關怎麼就這麼被聯軍給攻破了呢?
與孫堅對話後,他才知道,根本就不是攻破的,而是華雄自己撤走了。
孫堅還告訴王匡,說是青州的厲志,率領他的兩萬兵馬,包括豫州的兩千兵馬,都去豫州了。
不過,厲志雖走,卻還是留下了十萬石糧食,加上袁氏提供的二十萬石糧食,足夠聯軍吃上半年。
而厲志走前還告訴孫堅,說是護民軍已經抵達洛陽城下,同時把董卓退回關中的函谷關也給佔據了。
厲志還叮囑孫堅,說前來勤王的各州郡兵馬,都是大漢的忠臣良將,不宜死傷太多。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死傷,聯軍只需要佔據偃師、緱氏和伊闕關,封住董賊向東、向南的退路,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前往洛陽城下與董賊廝殺。
厲志還說,護民軍不會搶奪聯軍的功勞。
如果聯軍願意攻打洛陽城,護民軍也可以派人佔據伊闕關和偃師、緱氏,並守住小平津渡、孟津渡和函谷關,讓聯軍負責攻城。
孫堅提出,他要為張溫太尉報仇,所以要親手斬下董賊的人頭。
厲志讓他抵達偃師後,直接與圍城的徵南軍團聯絡,估計把斬殺董賊的功勞讓給他,不是什麼問題。
孫堅還問王匡,護民軍的徵南軍團,是否真已抵達洛陽城下?
王匡給了肯定的答覆。
孫堅大喜,連叫三聲“好”後,便馬上下令,聯軍兵分三路,分別掌控偃師、緱氏和伊闕關,牢牢封住董賊南逃、東竄的道路。
而孫堅自己,卻派自己的長子孫策,率領自己的兵馬,前往洛陽。
各路諸侯皆知孫堅就是想為張溫報仇,故而,誰都沒有異議。
畢竟,攻城戰必然會死傷慘重,他們可不想去攻城。
既然厲志說了,護民軍不會搶聯軍的戰功,他們就守著這三處地方,杜絕董賊出逃,這不香嗎?
孫堅在安頓好聯軍的防務後,他把聯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孔伷,自己也帶著親兵,跑去洛陽城下了。
至此,董卓、李儒、呂布、華雄四人,以及他們麾下的兵馬,已經被牢牢地鎖死在洛陽城中。
聯軍來了,董卓不怕。
聯軍的戰力,大概只有孫堅所屬強上一些,其他人都沒有絲毫戰爭經驗,只是憑著人多而已,不足為慮。
按李儒的分析,聯軍來自各個州郡。雖然推舉了孫堅為盟主,可期間必然免不了勾心鬥角。
如果聯軍真敢來洛陽,無論是遣出呂布,還是華雄,都可以一戰而下。
可青州軍的到來,卻讓董卓開始擔憂。
因為從他收到有人想從小平津渡過河的訊息後,僅僅一夜,駐守小平津關的守軍,就逃回了京都。
隨後徵南軍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地佔據了平陰縣、平縣、谷城縣和河南縣,直接封死了他渡河北上和過函谷西撤的路線。
而且,董卓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過徐榮、牛輔、李傕、張濟、郭汜的任何訊息。
按李儒的分析,青州軍的戰力不容小覷。
否則無法解釋青州軍僅用半年時間,就可以平復張舉、張純、丘力居的烏桓之叛。
不過,也無須太過擔憂。
因為青州軍快速平定烏桓叛亂,說明青州軍必然會死傷慘重。
儘管如此,身經百戰的董卓,也沒到不敢一戰的程度。
讓董卓心神不寧、暴躁異常的,不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