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5 頁)
之地難以施展調動大規模騎兵部隊,故而除卻四千輕騎,兩千重騎隨行之外,豫,徐二州各有輕騎數千巡守,孫策不敢使得大軍輕離大河沿岸百里之地,騷擾作用微忽其微,反而浪費不少的時間和兵力。
頂不住壓力的曹操終於再次帶著“天子”,部分朝臣,以及真心歸順的部份荊州士族,不明真相的不少普通百姓“突圍”而出,沿江走南郡向江夏遷移。
幽州王派出由張飛統領的十萬大軍隨後“追趕”,趙雲領三千輕騎隨同作戰。
保持壓力又不作全力追擊之下,趙雲將軍於長坡截住裹從百姓的三萬曹軍,騎兵突擊之下,數次進出敵陣如入無人之境,將曹軍完全擊潰,並將百姓交由步軍大隊“勸”回襄陽,騎兵隊則換馬之後再次行動,尋找機會再作進攻。
最終於十月底,曹軍共計損失四萬後抵達江夏,在江東五萬水軍的護衛下站穩了腳跟,重新整訓軍隊。壓力之下,孫策與曹操完全放下猜疑,通心合作,親若一家。
破襄陽之後,由於幽州王原本聲名良好,再借趕走曹操這個鳩佔鵲巢之人契機,收降了包括蔡瑁,文聘,以及劉表二子在內一大批原荊州舊屬,其餘原本頑抗曹操之郡縣也紛紛歸順。
在緊張有序的整編之餘,幽州王特意抽出時間拜見了水鏡先生,為謝當年教導之恩。
而這次見面,也在水鏡先生有意引見之下,讓我最後一次見到了幽州王那奇怪的眼神,對像是兩個人,一個叫諸葛亮,一個叫徐庶。
可惜的是,礙於水鏡先生情面,幽州王私下裡不無鬱悶地悄聲自語不能“打包”二位。
於是,十日間,幽州王連日登門,帶著司馬懿往見二人,數次密談爭論,具體內容難知,最終結果卻是諸葛亮,徐庶二人答應學成之後投身許昌漢室正統,而司馬懿則心甘情願地效命於幽州王。
再之後,便是那場令我終生難忘的戰役。
新漢元年四月五日,經過長達半年的準備,幽州王率領六十萬大軍征討江東孫曹聯軍,五月三日屯於烏林,隔大江與夏口共計十八萬聯軍相持。
五月十日,以荊州三萬水軍為主的擴編二十萬水軍建成水軍大營,每日操訓不斷,而四十萬陸軍則協助民夫伐木作船,欲在水軍掩護下渡江登陸作戰。
五月三十日,第一次大規模試登陸作戰失敗,損失萬餘,戰船百餘。
從這之後的三天裡,我明顯發現幽州王眉頭緊鎖,不經意間或發出一兩聲長嘆很讓我不解。
六月四日夜間,迷糊中我聽到幽州王沉聲地自語:“我本是一個不該出現的人,世間本就沒有絕對公平可言,為了我的家人,哪怕是將來身負罵名,也說不得要自私一回了。”
聽清了這些話,再看見了幽州王那堅定冰冷的神色,我意識到非常尋常的事即將發生。
六月十日,幽州王親上旗艦,升起王旗鼓舞士氣,隨同出戰的僅有九萬水軍,陸戰軍隊卻奇怪地列成整齊陣勢於一字排開的運兵船上,並不開動。
衝鋒,攻擊在幽州王以身作餌的誘敵之下,江東水軍聞風而動,傾巢而出,利用高出不止一籌的素質,裝備印戰,很快便佔據了戰場主動,開始有意聚集,向旗艦突擊。
情況危急,水軍主帥蔡瑁請求幽州王“暫避”被拒絕,只得發出指令,讓水軍戰般如同飛蛾撲火便救援旗艦。隨著敵軍水師戰艦的聚多和靠攏,很快旗艦便到了對方箭雨攻擊範圍,直到這時,幽州王才下令緩緩後撤。
但是,敵軍戰船明顯速度更勝一籌,始終咬住不放,一輪輪的箭雨落下,哪怕在特製的防護臺內、親衛們密不透風的舉盾防守,那奪奪奪的不絕聲響,不幸中箭軍士悽慘的哀號,都讓我心襟動搖——就算是當初跟在師尊身邊,也從未經歷過如此激烈作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