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敕封(第1/2 頁)
許久許久,小皇帝略有些結巴的聲音緩緩響起,“眾卿,可還有事稟奏?”
諸位大臣連猶豫都沒有,齊聲回道:“臣等,無事。”
小皇帝輕輕吁了口氣,轉頭小心翼翼問赫連瑾,“皇叔?”
赫連瑾點了點頭。
小皇帝朝趙弗使了個眼色,趙弗連忙從地上爬起來,大聲道:“退朝!”
就這樣,自大梁朝建朝以來,用時最短的一次大朝會就這樣結束了。
大朝會沒過幾天,魏無庸的任命就下來了。
他從一個邊陲小縣的從五品上縣令,被任命為京兆府少尹,從四品下。
看似只升了一級。
但京兆府是京城重地,三年期滿,京兆府少尹一旦外放,那就是一州刺史長官。
相當於一步登天了!
至於馮家母子到底因為什麼被魏無庸緝拿,私底下什麼說法都有,但無人再敢拿到明面上議論一句。
再說了,與其相信沈紹安這個胸無大志的紈絝結黨營私,還不如說他出去偷嘴給攝政王戴綠帽子的可信度更大些。
且經此事之後,在攝政王赫連瑾還政皇上之前,恐怕再無人敢在沈紹安這個太歲頭上動土了。
大朝會過去兩天,父親沈時戩帶著大哥、二哥和兩個侄兒以及兩千親兵回了京城。
父親和兩位哥哥進宮面聖,清麟、清濯回了府。
次日,皇上敕封沈時戩為鎮北侯、並世襲三代的旨意到了沈府。
接旨、慶賀、宴客……又是一通忙亂。
府里人人喜上眉梢,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沈時戩從宮中回來,就將沈紹安叫去了書房。
剛剛坐定,沈時戩將皇上和攝政王在毓慶殿說過的話告訴了沈紹安。
“為父請辭,皇上不準。說是羅琅之事雖有識人不清之過,幸好你及時識破此人真面目,又力勸梁王棄械投降,避免了一場顛覆朝綱的大禍。為父又有這麼多年鎮守邊關的功勞,功過相抵,不再追究誤信羅琅之錯。為父以你祖母年邁,這幾十年未曾在你祖母身前盡孝,萬般請辭,皇上這才應允。”
這就說明,這件事算是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至於百般挽留什麼的,不過是君臣之間做面子罷了。
就算這樣,沈家此番又是封侯、各位沈家子弟也各有封賞,一時之間,仍是風頭無兩。
還是要低調謹慎些為好。
沈時戩問道:“皇上封了藺英為大將軍,調往北關。你這邊,攝政王沒有什麼訊息嗎?”
沈紹安回,“王爺說,祖母身子不大好,讓我在京城多留一年。”
沈時戩點了點頭,“北酈那邊,左賢王經此一役,元氣大傷。右賢王對國主之位躍躍欲試,兩人之間還有得糾纏。北關,應該能平靜幾年。”
沈紹安猶豫了一下,還是將赫連瑾悄悄說給他的話告訴了父親,“王爺說,皇上親政時,會宣佈打破原來武將世家入仕只能從武的舊例,武將之子也可參加科舉,以文入仕。文臣之子有意從軍者也可從軍。”
武將家不全是莽夫,文臣家中也不全都是文曲星。
沈時戩大驚一驚,“當真?!”
沈紹安點了點頭。
沈時戩眼中淚花一閃,“如此甚好,皇上聖明!清瑁、清源還有族裡幾個年少的孩子,都是讀書的料子。原本為父還惋惜他們不能參加科舉,如此一來,真是太好了!”
沈紹安知道父親不會亂說,還是囑咐道:“這件事,還需等皇上親政之後……”
“為父明白。”沈時戩呵呵一笑:這是皇上親政之後的第一個大動作,雖然這個想法未必是皇上一個人的想法,但是功勞,卻應獨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