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八角籠之戰(第1/4 頁)
團隊賽當日,所有選手在接受過妝造後,抵達錄製現場。
所謂“八角籠”,其實是一個由黑金兩色交織而成的巨型擂臺。
地面由沙粒與樹葉鋪成,周圍的護欄是橡膠與海綿質地,為的是保護對戰雙方不受硬體帶來的身體損傷。
因為本場團隊賽在身體對抗性上很強,所以一些搏擊、摔跤、柔道、跆拳道、散打等專案中常見的、針對頭部的招式都被禁用,而一些太過專業的技巧動作也被列入了不可使用的範圍。
候場的時候,林嘉享看到了金翌昊,對方站在人群裡,視線掃向他這邊。
兩人目光對上,他友好一笑,對方也微微頷首。
金翌昊在本輪沒有獲得隊長席位,但所在團隊整體實力不俗,在十組隊伍中排名前五。可他們運氣不佳,在對手選擇中,不幸成為了被剩下的隊伍,不得已與游泳名將所在的一號隊,自動形成了對戰陣容。
作為兩支都擁有絕對力量型選手的隊伍,在林嘉享看來,他們優勢相仿,而各自的短板也很明確,鹿死誰手真的說不好。
當然,在心裡,他更希望金翌昊這組能贏。
為了跑酷,為了極限運動,為了……對方想要的、還未到來的一場公平較量。
做上場前準備的時候,林嘉享跟隊友一起回顧了先前制定好的戰術。
規則是透過爭奪控球權,於每回合決出一名優勝隊員,該隊員即被判“逃脫成功”,率先全員“逃脫成功”的隊伍即為獲勝方。
“全員逃脫制”對於大部分做集體專案的運動員來說,並不陌生,去年“極速迷藏”的預賽規則就是如此。
按照“決勝八角籠”的逃脫規則,計時結束前,於己方得分割槽域內,將球權控制到最後的隊員要離場,這就意味著出場順序極為重要,誰先走、誰扛到最後,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林嘉享團隊中的四名男生,包括他本人在內,身高全部超過180,但由於專案不同,體重上差距很大。
尤其是林嘉享本人,身高最高,體重卻最輕,僅有70KG。而另外三人都在80KG以上,最重的是摔跤手彭嶄,有90KG。
“嘉享,我們第一輪先把孟玥送走,然後是你,”昨晚制定戰術時,阿布來說,“他們那邊四個大塊頭,你太瘦了,壓不住他們。”
“太瘦了”——
這是林嘉享二十四年來,第一次聽到有人用這三個字形容他。
由於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玩極限運動的人,以跑酷運動員和滑手為主,他們之中,絕大部分都屬於身高中等且體型偏瘦,比如陳韜韜和樊寄雨,再比如俱樂部跑酷職業隊裡,除周耀奇以外的所有人。
跟他們站在一起,林嘉享既高大又強壯。
尤其他體脂低,手臂和腿部肌肉線條都非常明顯,但凡衣著緊一點兒,胸肌和腹肌的輪廓也會立時顯現。
所以他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有因為“體重輕”而被隊友看成需要保護的物件。
實話講,有點兒鬱悶。
他習慣於保護別人,而不是被人保護。
但他也清楚,彭嶄和阿布來從事的都是專業的身體對抗型專案,而許樂池身高186,體重82KG,在以自身體重壓制對手這件事上,確實比他更具優勢。
如果不是出於對這三人能力的認可,他也不會選他們做隊友。
有句話叫“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何況,團隊合作最重要的就是戰術與配合,所以他願意將“八角籠”中最重要的博弈,交給更適合它的人。
“可以,”聽到讓他第二個走的提議後,林嘉享痛快答應,“第一輪2V2我先上,保孟玥控球,你們儲存體力,扛後面的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