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年輕人們的場合(第2/2 頁)
片叮叮噹噹的聲響。
諸多光芒漫反射入眼,李鴻儒看得眼睛頓時一花,只覺眼中是一片閃耀的燈泡。
如他這般受影響的人不知有多少。
此時又是站在儒家群體中,周邊一陣鬨笑和罵聲頓時響起。
“阿彌陀佛~”
諸多和尚目不斜視,齊齊誦讀佛語,撐著臉皮步行穿梭。
這頗有點像是觀看年輕人們的閱兵。
但這些人也代表著正統階層的年輕一代力量。
諸多面容望過去,個個深藏底蘊。
即便是尉遲寶琳,那也藏著家世,具備一定的武力,一般人難以招惹。
“陛下為何舉辦這種盛會?讓如此多和尚來此?”
不僅是李鴻儒不解,便是一些世家子弟也是不解。
不時有人發出詢問。
入場的年輕和尚雖然只有五十餘人,但在釋家那片區域之中,還有上千名和尚低聲唸佛伴誦。
儒家和道家代表著大唐兩種不同信念的力量,也長期相互融合與影響。
此時,儒道甚至有著慢慢交融的景象。
諸多盛會上,不乏儒家文人,也不乏道家的道士,若不見其中之一,才顯得有些奇怪。
但釋家卻是一個例外。
這是與儒家和道家相差甚遠的力量。
釋家寺廟紛雜,各行其道,亦各有所推崇的菩薩,大唐國內信念者並不算太多。
一些人面帶疑色,也有人則是若有所思。
但凡種種,莫不是在猜測那最高位者內心的想法。
“這種盛會向來伴隨著演法,今日看來也免不了,這麼多高手,定是各有妙術,今天又能大開眼界一番了,可惜沒了寶鏡。”
榮才俊搖晃著手臂叫喊了一句,眼中滿滿都是羨慕,他恨不得化身成那通道中巡迴展示的人才。
此時這些人說是萬眾矚目也不為過。
對年輕人們而言,這很可能便是人生的巔峰時刻。
狂歡聲音漸漸降低,此時也能聽得附近諸多聲音。
只見前方縱馬奔騰的諸多年輕騎士手一捋,烈馬們齊齊嘶鳴,眾人已經從馬上跳落,齊齊半膝跪下在前方行禮。
在眾騎士的後方,袁天綱帶領的文人團體亦是半俯下了身體。
而在後方,則是道士們和和尚們紛紛的行禮。
“陛下有令,今日演法開始!”
宦官大聲高呼,聲浪亦是揚起飄向四方。
這是一個極強的高手,對方至少擅長聲音方面的能力。
李鴻儒正伸長脖子,想觀看如何演法,聽得遠處的王福疇一聲喊,他頓時屁顛顛的鑽出了人群。
“老師!”
李鴻儒呼了一聲。
便見得王福疇沉著臉點了點頭。
大概是瞧見的道士與和尚有點多,王福疇的臉色頗差。
“去觀臺!”
王福疇低聲道了一句,李鴻儒這才發現此前熱喧的人群中,一些人在漸漸離開。
“那邊觀看會更近一些,也更清楚一些。”
待得王福疇補了一句,李鴻儒頓時明白了過來。
這是有內部的座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