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懷疑(第2/2 頁)
不起眼的大門,終究還是沒有踏進去。
第二天開始就是為期三天的公開展覽,從上午8點到下午5點,中間不休息。每所大學最多可以有三個小組報名參賽,今年的比賽雖然沒有去年那麼多的參賽隊伍,但仍舊佔滿了整個小禮堂。
凌珊小組的展臺在全場最好的位置上,隔壁就是科研所附屬的隊伍。展覽開始後,沒過多久就有人過來了。
“這是我們專案的簡介,感興趣的話來看看啊。”方琳朝路過的學生、老師們分發著b4大小的宣傳冊,應家明則在另一邊分發著小禮物。為了招攬觀眾,他們提前讓人做了一批腕錶錶帶,可謂是很用心了。
龍雪兒被凌珊安排在展臺中心的後面、讓她準備隨時解答觀眾們的疑惑。本來她是不願意的,奈何其他三人對於這個AI系統雲裡霧裡的,這個工作非他莫屬。
很快,一個看完全部全息投影的學生提出了問題。
“想要達到實時分析運輸船周圍的物理環境,需要接入運輸船的感測系統吧?給AI系統外接這麼多的感應器,真的能行嗎?”
獲得的第一個問題就讓龍雪兒黑了臉。沒等她說什麼,一個站在問問題人旁邊的看客回懟了他:“這有什麼。那是運輸船,又不是機器人,你還擔心AI系統靠著運輸船叛變啊?”
先開口的人有些不悅,不過沒說什麼反駁的話。後一個人感興趣的湊近了他們的AI系統執行邏輯圖展板,試探著問道:“你的這個系統,是需要好幾臺民用量子計算機分攤算力?這樣那些運輸船的所有者會同意嗎?”
“願意結成同盟的可以,如果他們堅持反對,系統會自動停止航道運算,用原有的星辰石航路。”
對方點點頭。在他看來,這個系統更像是給現有的運輸船AI系統打了個補丁,如果新的系統不能用,好歹還可以用原來的老一套。
至於全息投影展示的航路計算、開闢新的航路,他只是當作一個笑話看看。這種技術,別說一個大學生,就連研究所那邊都沒聽到絲毫風聲,怎麼可能就靠一套新的AI系統實現?
因此,這個專案在他眼中更像是對未來的一種展望,而不是能夠立刻落地實施的、切實可行的方案。
他的這種想法很有代表性。凌珊小組的展臺上來來往往了不少人,但所有人都覺得他們的專案是一個不算遙遠的夢,離現實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呢。
而這,都快讓凌珊氣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