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多重棺(第1/2 頁)
“你們說這魯殤王是不是有病啊,這棺槨裡面居然還套著一個棺槨,他這是玩大盒子套小盒子嗎?不過裡面這層好像是玉的,應該很值錢吧!”潘子指著裡面這層棺槨說道。
大奎看了也是眼熱:“那還等什麼,趕緊動手啊!”
說完他拿著匕首就準備開幹。
“你慌什麼,這可是這是新疆瑪納斯玉,你要把玉拆開來賣,你、只能賣個十幾萬,我們這麼多人還不夠分的,你得把玉巢狀整個拿下來才值錢!”
大奎一聽也尷尬了,沒想到其中的差距這麼大,他趕緊閃到了一旁。
吳三省走近去邊觀察邊說道:“一般戰國諸侯王都是二重槨,三層棺,如果把那樹算第一層槨的話,現在我們已經去掉二槨二棺了,那下面那一層,應該是最貴重的。”
“人都死了還這麼多事,也不嫌麻煩。”胖子罵罵咧咧的說道。
看到他們一副無知的樣子,劉昊就知道,昊哥課堂的時刻到了。
“我給你們講,這裡面的道道多了去了,沒事的時候多學一學。”
“昊哥,你給我們講一講唄!”吳邪也是個好學之人。
看到他們求知的慾望,劉昊也是很滿意:“我將這一套跟你們好好普及一下。”
首先是棺槨和棺材的區別,棺槨都是中國古代的葬具,二者常合稱,但就像墳與墓一樣,棺和槨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古代有著嚴格的,劃分等級的棺葬制。“棺”就是我們常說的棺材,用於即盛放死者的木製葬具,用來殮屍,而“槨”則是套在棺外的或繞棺四周的匣子。木棺出現於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於氏族中之頭領。
“這麼複雜,我還以為人死了往棺材裡面一埋就完事。”大奎摸著腦袋說道。
吳邪到底讀書多,腦袋轉得快一點:“昊哥,這不就是跟身份地位有關嗎,地位高的可以用棺槨,地位低的只能用棺材。”
你可以這麼理解,在遠古社會,人死後並不用棺槨。《易經·繫辭傳下》說:“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藏)之中野,不封不樹。”
在這裡“不封”是沒有封土堆,“不樹”即不種植樹木。可見那時喪葬極為簡易。進入新石器時代,隨著生活資料的豐富,棺槨開始使用,有石棺、陶棺、木棺、樹皮棺等。而木槨、石槨也在這一時期出現。
夏商周時期,棺槨繼續發展,至西周一套完整而嚴格的禮制確立。
厚度上,“君大棺八寸,屬六寸,裨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材質上“君松槨,大夫柏槨,士雜木槨”。
天子享用四重棺槨,裝有屍身的棺四周有水牛皮包裹,稱“革棺”第二重叫“拖”,用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梓木所制:第四層叫“大棺亦梓木製成。(據《禮記·檀弓上》、《禮記·喪大記》)
“那這個魯殤王算什麼,他棺材上還鑲嵌了這麼多玉,豈不是比天子還牛逼。”大奎傻傻的問道。
劉昊有些無語了,這又是個死腦筋。
“這只是一個說法而已,只要不違制,他有錢將自己的棺槨搞好點不是很正常,像河北滿城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所用漆棺外也曾鑲嵌有26塊玉璧。”
胖子聽了也說道:“這不就是有錢人可以為所欲為嗎,這多重棺槨制不可以隨便搞,反正外人也不知道。”
劉昊說道:“你以為這麼簡單,這個也是跟氣運相連的,有句話說得好,德不配位,畢遭其噬,瞎搞的話不僅對後代有影響,就連埋葬在棺材裡的人也會有影響的。”
“還能這樣,連死人都逃不脫。”胖子也是嚇了一跳。
“天子棺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