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東蒙縣城(第1/2 頁)
與江東縣城道路相通的地方,有三處。
正北稍偏東方向的東蒙縣城,西北方向的棗縣,正南方向偏西的萊蕪縣城。
此次蔣老哥將帶劉仁杰眾人前往的地方,是東蒙縣城,那裡有以前為安達糧鋪收糧的小商販。只是安達糧鋪落魄後,斷了供給,不知那小商販還願不願意繼續為改名成張氏糧鋪後的老顧主再次供糧。
萊蕪縣城是臨郡的縣城,雖有道路相通,按蔣老哥的實力,卻還未到能在臨郡地界開拓出商路來的地步,哪怕是安達糧鋪最為鼎盛的時期。
棗縣卻是因為縣城所處的地域像一個大棗而得名,這個形似大棗的地域在四面環山的山谷中,也是整個棗縣唯一較平沃的地域,也是唯一能生產出糧食的地域,棗縣的其他地域,都是一座座山。
因此,棗縣真正算得上一窮二白,只能靠山吃山,維持生計,人口稀少。
自然的,棗縣便沒能形成商路,唯一的商業活動,也只是最普通的生存需求的基礎商業行為。
對於做糧食營生的安達糧鋪來說,棗縣就是一個不毛之地,無利可圖,自然也就引不起蔣老哥的注意。
蔣老哥從商業的角度上,從來沒正眼瞧過棗縣,自然也就在那進行過商業活動,也就沒有去哪的必要。
但讓蔣老哥記住有棗縣那麼一個地方的,是因為,蔣老哥一直以為,賊人團隊,應該就是窩藏在棗縣那些大山中,這才讓蔣老哥注意到棗縣的。
而東蒙縣卻不一樣,東蒙縣整個縣域大多都是平沃的土地,可算是一處產糧地。
可惜不巧,山把東蒙縣與沱江隔開了,使得東蒙縣在沱江邊沒有平坦地,不然,東蒙縣也將能建造一座碼頭。這不僅是東蒙縣的不幸,也是整個沱西郡的不幸。
東蒙縣城所處的位置,直線距離臨江縣城其實不遠,可惜隔山又隔江,只能繞行到江東縣的渡口。
因為東蒙縣是一處產糧地,做糧食營生的蔣老哥便早早在東蒙縣城布過局,那裡原先有一個小商販,為蔣老哥他做代收糧營生。
這個小商販,為安達糧鋪做了很長時間的代收糧,從原先的一無所有,漸漸的在東蒙縣城的商圈,也闖出了一些名頭,這是安達糧鋪未落魄時那小商販所處的地位。
只是安達糧鋪落魄了下來,與之斷了商路,曾經的小商販,如今是何狀況,蔣老哥心裡也沒底。說白了,就是之前的小商販,賣不賣蔣老哥他的面子,尚未可知。
隨著東蒙縣城的漸近,蔣老哥好似找回了當年的意氣風發,他似是回到了當初他開始在此佈局時般,充滿了激情。
此次隨蔣老哥來東蒙縣城的人數,並不是很多。不可能為了一次拓展商路,而帶上陳大壯帶來的運糧隊。
三個孩子都留在了江東縣城,縱使小丫頭一再要求帶上她,可劉仁杰還是不同意帶孩子們前來東蒙縣城。
此次隨蔣老哥前來東蒙縣城的有劉仁杰、吳小偉、陳大壯、林開和兩個運糧隊隊員。
一行七人,進入東蒙縣城後,第一時間,便去找了住處。
隨後,各人去到東蒙縣城各處,探查資訊去了。而蔣老哥,則帶著劉仁杰,去找他昔日的生意夥計。
從蔣老哥的口中得知,昔日為他收糧的商販姓梁,蔣老哥稱其為大梁。這稱呼,劉仁杰一時感到有些彆扭。自然的,蔣老哥也是知道大梁的住家所在。只是找去時,才知道,大梁已搬家。
當然,這一去,並非毫無所得。最起碼,知道如今的大梁,已不是當初的大梁。
大梁家已是富足人家,他的發跡,是在與安達糧鋪斷了商路之後。
大梁與蔣老哥的糧鋪斷了商路後,又與別地的糧商連上了線,而且得到的糧價,比與安達糧鋪交易時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