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順勢而行(第2/4 頁)
。
若是將名望分為縣、郡、州、天下、世界五個級別。
現在的管統勉強達到了第三級,在一洲之內,差不多已經人盡皆知。
等達到第四級的時候,膠東之地必然穩如泰山,無人敢惹。
張羽最近閒的厲害,對外戰事有黃天天、唐山等人負責,對內政務有張七九一手督辦。
貴民城裡內政有陳靜,議事有狗頭軍師唐煙,暖床有小侍女陳婉。
有啥想法了,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還真有點不適應。
閒逛到護城河邊,張羽突然就想一頭扎進去。
揮散腦中離奇的想法,張羽呆呆的坐在岸邊。
護衛們面無表情,盡職盡責的守護在張羽左右。
其他人見此,雖然心中好奇,也不敢上前打擾。
人總有點自我毀滅的傾向,還是得給自己找點事做。太閒的話,很容易走上歪路。
想到這兒,張羽心思活泛了不少。
盯著水面良久,清風拂過,只見岸邊波紋盪漾。
稍微覆盤了一下這幾日的情報。突然發現,自己以往的想法是多麼天真。
如今局勢變化越發明顯,他也得早做準備才行。
雖然他喜歡當甩手掌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什麼都不聞不問。
那不是甩手掌櫃,那是在找死,在慢性死亡。
當甩手掌櫃的前提是,天下大勢,盡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得順時而變,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大多數事情要放手,但不能所有事情全都放手,尤其是關乎未來發展與身家性命的事情。
不能,至少不應該。
熟知三國曆史對他來說是優勢,可這種優勢隨著時間推移會越來越小。
是要早做準備才行,世界從來不會因為某個人而改變。
回想起,近些日子的決策,張羽心中不斷梳理。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軍,攻入衛滿朝鮮。
一戰將之擊敗。
次年置為樂浪、玄菟、臨屯郡、真番郡四郡,屬於幽州。
至今已有293年。
而今,張羽可以說是照搬武帝計劃,兩者幾乎如出一轍。
武帝的計劃既然沒問題,那問題便出在執行與落實上。
但其中細節,卻還需要唐山、張佐他們去把關。
至於其他方面,比如糧草物資、各支軍隊之間的配合這些,卻也需要一個人從中協調。
這個人選很難抉擇。
畢竟整個張羽集團,謀略超過80的也僅兩人而已。
正是唐山與張佐。
這次兩人負責水、路並進攻略遼東,那麼各支部隊的協調工作及糧草物資的補給等問題,便需要另一個人操刀。
怎麼想,都找不到合適的人。
這時,岸邊幾個皮匠,正配合著處理新鮮皮毛。
動作相當嫻熟,很快一張張皮子便被處理好了。
注意到這一幕的張羽,腦中靈光一閃。
索性搞一個臨時參謀團,可以藉此打造自己的智庫。
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有限,但集眾人之智慧,當能披荊斬棘無往而不利。
這個想法一發不可收拾。
次日。
張羽召集一班文武齊聚招賢館。
能留下的,雖不是其中佼佼者,但某方面而言也算出眾。
前座的幾人相互認識,自是免不了一陣寒暄。
“王兄,就數你訊息靈通,內政主管此次召集我等,你可知因為何事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