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安全感(第1/2 頁)
辦公室的窗外,秋風微涼,陽光灑在大地上,散發著溫柔的光輝。張晨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盯著面前的電腦螢幕,思緒卻已遊離。幾個月來,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平靜,習慣了每一天按部就班地度過,生活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秩序。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與蘇琪的關係,都變得井然有序,連自己內心的那份躁動,也漸漸安撫了下來。
曾幾何時,張晨常常感到自己的生活像是一輛失控的火車,無法停下,也無法減速。每一步都在追趕時間,拼命地在困境中掙扎,彷彿再也沒有喘息的餘地。而現在,他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岔路口,朝著未來的一條新路前行。那條路雖然不再曲折,但依然有未知的風景等待著他去探索。
“張晨,你的報告完成了嗎?”同事李雪的聲音打斷了張晨的思緒。
張晨抬起頭,微笑著點了點頭:“馬上就好,稍等一會兒。”
李雪是他工作中的老同事,兩人之間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雖然工作上常有交集,但彼此的關係一直保持著一種淡然的友誼。張晨清楚地知道,這種簡單的職場關係,也正是他現在所渴望的——沒有過多的情感糾葛和複雜的心思,只有簡單、清晰的目標。
而這一切,正是他從過去的迷失中找回的。他知道,生活並不是永遠都充滿戲劇性,也不需要充滿刺激和挑戰。其實,能夠擁有一份平靜和踏實,已經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
他伸了個懶腰,決定暫停一下工作,站起身來走向窗前。窗外的世界彷彿在他眼中漸漸清晰,街道上匆匆忙忙的行人,遠處高樓上閃爍的霓虹,都是這個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此刻,張晨站在這裡,似乎與這座城市的繁忙節奏融為一體。他感受到了自己在這個龐大社會中的位置,感受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小小而安穩的角落。
然而,張晨也深知,這種平靜並非來自外界的安排,而是他內心的選擇。從那場深刻的迷失到現在的自我覺醒,張晨經歷了無數的掙扎和迷茫,也曾迷失在慾望和恐懼之間。每一段痛苦的經歷,都讓他逐漸認清了自己,認清了人性中那些不為人知的脆弱與堅韌。
“你知道嗎?我最近在看一本書,叫《行為與決策》。我覺得書中的一些觀點特別有意思。”李雪的話再次打斷了張晨的思緒。
“是嗎?聽起來很有趣。”張晨微笑著回應。
李雪見張晨並沒有太多的反應,便接著說道:“書中提到,人類的許多決策並不是基於理性思考,而是受到潛意識的影響。比如,當你面對壓力或困境時,你的大腦會自動選擇一些讓你感覺安全的方式來應對,哪怕這些方式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張晨點點頭,心裡有些觸動。確實,如今的自己,面對生活的種種不確定性時,更多的是選擇去適應和調整,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執迷不悔地追求一些虛無的東西。行為學和心理學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類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總會選擇一些自己熟悉的、能帶來短期安全感的行為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再重複過去的錯誤,因為他們習慣了這種“安全感”。
他微微一笑,對李雪說:“我也很認同這個觀點。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決策,其實並不是基於理性,而是被無形的心理機制所驅動。”
李雪愣了一下,沒想到張晨會如此回應,似乎他最近的狀態確實有所不同。不再是那種渾渾噩噩的迷失,而是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考。李雪點點頭,便不再多言,轉身繼續處理手頭的工作。
張晨回到自己的座位,開啟電腦,繼續思考著李雪剛才提到的內容。行為學、心理學、哲學,這些曾經讓他困惑和焦慮的學科,現在反而成為了他探索自我、理解生活的重要工具。人類的行為,往往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尋找那種潛藏的安全感,儘管這種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