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流落海外的文物(第1/2 頁)
想起剛剛他堅定地認為華國的農業種植方式還和他們一樣,現在看聽天幕上的場景,聽著天幕上的解說。
範新覺得自己的臉好疼啊。
原本在地裡用鋤頭耕地的農民看著天幕上,一輛紅色的車子在田地上駛過後,地就已經翻好土了!
這種速度上他們望塵莫及的。
“原來剛剛一開始看到的用牛犁地,人工插秧的方式,可能只是因為在山地裡才這樣而已!”
“華國有剛剛說的超級稻,再加上這樣快的耕地工具,要是不能高產才有鬼吧。”
“在我們這裡,能用牛犁地的,那都是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人家了。”
雲殤大陸上,並不是每戶農家都能養得起牛的,更多的人都是隻能依靠人力來翻土犁地。
人力的話,多數都是隻能用鋤頭慢慢將土弄碎,是一項極其耗費人力和時間的工程。
並且,因為種子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一畝田地一年來能夠收穫的糧食也就只有七十五斤左右。
就連雲殤大陸最富強的滄瀾國,一畝田地一年的收成也就只有兩百斤左右。
這些數字乍一看,可能沒有什麼概念。
但是剛剛他們在天幕上聽到的雜交水稻,一畝田地的收成竟然有五百到六百公斤!
這樣一作對比,簡直將所有農民都震驚住了。
田地,不僅是中國人的命脈,也是雲殤大陸所有人的命脈。
他們和華國的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屬於傳統的農業大國。
而傳統的農業大國裡百姓的獲得感,就是要從田裡來!
【大型棉花播種機,平均每臺每天播種三百畝,這是全球最快的棉田播種速度。】
看到那平坦開闊的良田上,大型棉花播種機開過,地面上已經鋪好了一層薄薄的地膜。
“他們在地上鋪上的那一層白白的東西是什麼?”
“不會是要在這東西上面種棉花吧?這樣能活嗎?”
“最重要的是,這樣應該沒有辦法澆水吧?”
“雖然不知道到底會怎麼樣,但是他們的產量聽著真的還是很高啊!”
“聽天幕上那個人的解說,這是華國那邊最快的播種速度了啊,說不定還是很有用的吧?”
謝昭昭目光轉到彈幕上,解釋道:
“地上這薄薄的一層白色的東西叫做地膜,也叫農膜。
別看它只有這薄薄的的一層,但是它的作用卻是相當的大。
它不僅能提高地溫、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還有滅草、防病蟲、防旱抗澇、抑鹽保苗、改進近地面光熱條件等多項功能。
尤其是在一些有低溫、少雨、乾旱貧瘠、無霜期短等的限制農業發展因素的地區,那麼地膜的作用就更加明顯而重要了。”
東明國。
那些遠居廟堂之高的朝臣們多數對農業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完全一竅不通!
聽完大長公主的一番話,有種知識過腦子但沒記住的感覺。
但是他們還是從中聽到了重點。
只要在種植的時候,在地上蓋上這薄薄的一層東西,那麼他們國家的生產力也是可以實現翻倍的!
他們雖然不懂,但是雲殤大陸這麼大,總會有人研究出來那是什麼東西的。
而,他們……他們作為朝廷重臣,只需要發號施令就好。
動手的事情,那都是賤民才做的!
西華國。
梁陽夏剛任城嘉縣的縣令,他剛從城嘉縣的卷宗裡瞭解到這個縣的困境。
城嘉縣每年夏天雨水非常充沛,積水和地下水全都流入了靜河,靜河水位上漲,常常會將處在下游的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