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2 頁)
泖、徐式谷續譯了第十六章,與第十五章一起收入《外國史學名著選》(商務印書館,1987年)。今天這本節編本的中譯本面世,可以說是先睹為快。節編者d 洛是英國作家,著有詩文集和小說數種,對于吉本也深有研究,曾發表論著。從本書前面的節編者引言和對書中內容的刪存去取來看,可知他對於這部名著沉浸甚深,因而能在節編中取捨得當,詳略適宜,並儘量儲存了原著中博學多識與文字典麗相結合的特點。加之中譯者譯筆流暢,文字傳神,希望讀者讀後不致有未窺全豹的遺憾。
戚國淦年1月頁面引 言因《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現有版本最少者亦不下六卷之多,而且多不止於此數,現編印此一刪節本目的不過在於為該書贏得更多新讀者,並為原已對該作甚為熟悉的讀者備下一較為輕便版本而已。
羅馬帝國及其衰亡過程,直到今天,仍可說是歐洲及近東地區最重大之歷史事件,而對於這一事件程序描述之完美,任何書籍亦無法與吉本此作相比。無人不知,此書乃無與倫比之博學多識與無可匹敵之文學技巧的巧妙結合。而二者究如何因而相得益彰卻常為人所忽視。儘管吉本此書成書年代距今已久,其後從中又時或有所發現並常有專文論述,但無可否認此書之所以能長久盛行不衰並常使人愛不釋手,實多有賴於其超凡的藝術成就。然而,若《衰亡史》已完全失去其史學價值,則除少數文藝研究者外,僅以其文學價值而閱讀此書者恐怕也將為數不多了。因此,欲為此書編一摘選本勢非對此兩方面成就同時兼顧不可。如僅為求得史料完備,將此方面有用材料剪貼拼接成篇,則必將嚴重損傷此一偉大作品,而使讀者無法窺測原作的真正價值了。因此,必需把此書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慎重考慮如何在縮小其篇幅的同時,仍保持它的有機統一體的形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