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洪承疇: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第2/3 頁)
年,李自成進軍四川,一度攻城掠地,但返回陝西時遭到洪承疇的伏擊,損失慘重。同一時期,張獻忠也被明軍擊敗,熊文燦改為招撫政策。1639年,洪承疇的部隊對李自成部進行了最後的圍剿,使其僅剩十八騎逃入商洛山中,標誌著農民起義進入了低潮期。
三、兵敗松錦
在明末的松錦之戰中,洪承疇的軍事生涯迎來了最為嚴峻的挑戰。1640年,面對皇太極圍困錦州的戰略,洪承疇提出了一套周密的應對計劃,主張守而兼戰,以正出奇,贏得了兵部的高度讚譽,被比作宋代名將韓琦、范仲淹。同年五月,洪承疇親自率軍出關,與清軍形成對峙,期間雙方交鋒,各有勝負。
1641年初,錦州外城失陷,局勢緊急。洪承疇請求增援,最終集結了八總兵,包括吳三桂、楊國柱等名將,總兵力達到十三萬人。然而,正當明軍試圖解錦州之圍時,內部決策出現了分歧。洪承疇主張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避免輕率決戰。但兵部尚書陳新甲則主張速戰速決,其立場最終影響了崇禎帝,迫使洪承疇改變了原先的策略。
同年七月,洪承疇在寧遠誓師,率軍六萬先行,剩餘兵力隨後跟進。抵達松山後,明軍與清軍在石門遭遇,展開激烈交戰,起初明軍尚能抵擋。但不久,皇太極親率大軍趕到,形成了對明軍的重重包圍。在後續的決戰中,明軍遭受重創,洪承疇的戰術未能扭轉局勢,最終導致了明軍的大敗。
從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松山城內的明軍陷入了絕境,洪承疇與未能突圍的兩名總兵王廷臣、曹變蛟,以及遼東巡撫丘民仰等被圍困。這場戰役不僅是明軍的一次重大挫敗,也標誌著洪承疇軍事生涯的轉折點,預示了他未來的命運將與清廷緊密相連。
四、被俘降清
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洪承疇在松山城中組織了最後一次反擊,試圖突破清軍的重重包圍。然而,城內糧食已經耗盡,人心浮動,副將夏成德暗中與清軍勾結,獻城投降。二月十八日夜,清軍按照約定發動夜襲,次日清晨,松山城宣告陷落。在城破之際,洪承疇被俘,一同被擒的還有祖大樂,而除了他們和夏成德之外,其餘的明朝官員幾乎全部就地處決。
洪承疇被俘後,起初表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度,他絕食抗議,拒絕投降,對前來勸降的清廷官員怒罵不止。然而,皇太極並未放棄勸降的努力,派遣了深受信任的范文程前去探望。范文程在與洪承疇交談時,敏銳地觀察到洪承疇在談話中對落在衣服上灰塵的擦拭,推測他或許並不願意就此赴死。基於這一判斷,皇太極對洪承疇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開始給予他優待,試圖用恩寵來打動他。
在一次皇太極親自出面的勸降過程中,他見洪承疇衣衫單薄,便脫下自己的貂裘披在洪承疇身上,這一舉動深深觸動了洪承疇的心。最終,在五月初五日,洪承疇在祖大壽等人的陪同下,正式向皇太極俯首稱臣,完成了投降儀式。
然而,洪承疇的投降並未立即為外界所知。從松山逃出計程車兵帶回了他“殉國”的訊息,吳三桂也將此情報送給了崇禎帝。崇禎帝聞訊後,悲痛欲絕,下令追贈洪承疇節烈,準備為其舉行隆重的祭祀。然而,就在崇禎帝即將親自前往祭奠之際,關於洪承疇降清的確切訊息傳來,令崇禎帝大為震驚,立即取消了所有的追祭活動,並對洪承疇的“殉國”事蹟提出了質疑。
五、仕清生涯
洪承疇降清後的仕宦生涯,充滿了複雜的政治博弈與歷史的轉折。1644年,清軍大舉南下,洪承疇的策略建議對清軍快速佔領北京起到了關鍵作用。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對洪承疇給予了高度的信任與尊重,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並授予秘書院大學士職位,使之成為清朝首位漢人宰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