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鄭姓(第1/2 頁)
鄭姓主要來源於姬姓,最常見的說法,就是鄭國的第一任國君叫鄭桓公。
鄭桓公名字叫姬友,只不過鄭國後來被韓國所滅,後世族人為了紀念故國,就以國名為姓,鄭姓由此誕生。
開始的鄭姓主要在今天的河南滎陽,所以滎陽也可以被認為是鄭姓的大本營級別的存在。
鄭姓最早的名人,首推鄭莊公。
隨著周平王東遷洛邑,號召力大打折扣。
第二任國君周桓王看著鄭莊公不順眼,來長安時候多有慢待,讓鄭莊公窩一肚子火回到鄭國。心裡越想越氣的鄭莊公乾脆派出人馬去割了周王室的麥子。年輕氣盛的周桓王自然忍不下這口惡氣,於是點起陳、衛、宋等國,組成五國聯軍進攻鄭國。結果吃了敗仗,周桓王差點把小命交代了,無奈只能拖著傷腿跑回洛陽。隨後周鄭交質,也就是互換兒子做抵押,才算告一段落。
其後鄭莊公經歷了克段於鄢,掘地見母后,鄭國算是趴下了。以後中原混戰,誰都看鄭國不順眼。也就是說誰罵我我打鄭國,誰打我我還打鄭國,整個春秋,鄭國就是一個倒黴蛋。
不過鄭莊公是第一個站出來挑戰周王室權威的,他幹了其他諸侯想幹而不敢也不好意思乾的事。雖然沒被評選進入春秋五霸,卻被譽為小霸主。
眼看來到戰國後期,秦國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韓國國君愁眉苦臉的,經過和大臣們商議,決定採取疲秦的策略,讓秦國因為內卷而放棄攻打韓國。於是,繼大禹治水之後的,又一位著名的水利專家登場了。
鄭國具體真名叫什麼,誰也不知道了,反正這位水利專家是原來鄭國人,就都把他叫做鄭國。
鄭國果然不辱使命,到秦國這麼這麼的一頓忽悠,讓當時還不是始皇帝的嬴政覺得可行,命令鄭國為運河建設領導小組組長,修建一條大渠。
剛施工沒多久,秦國的聰明人發現了韓國的小九九,嬴政當然很惱火,就想殺了鄭國。
鄭國不慌不忙,說我雖然剛開始的目的確實是間諜。但是這條渠修好後,對秦國那是大大的有利!
反正是這分析那論證的費了一番口舌,嬴政大手一揮,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確實,完工後韓國的腸子都悔青了,因為這條鄭國渠修通後,關中平原一百多萬畝土地得到灌溉,糧食那是翻了倍的增產,使秦國實力大增,打起架來再也不怕餓肚子了。這麼一來,反倒加速了統一六國的程序。正應了老子那句:福兮禍所依呀!
西漢開疆拓土,把匈奴打的找不到放牧的地方。而西域都護府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就是鄭家人,叫鄭吉。
當年的鄭吉,名頭可以說響遍了現在的新疆。吐魯番、庫車、吉木薩爾等,都屬於鄭吉的管轄地盤。
到了東漢,有個叫鄭玄的,博覽群書,文通古今,整理了很多著作,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其後鄭姓雖然也有在各個朝代和領域做官的,但精彩故事並不多。
直到明朝時候,由於前任皇帝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不放心呀。有人說建文帝跑到了海外,於是朱棣下令成立航母編隊,打著貿易的旗號,出去看看能不能把朱允炆逮回來。
經過選拔,任命鄭和為代表團團長,帶隊到南洋出使。
有人奇怪,朝廷那麼多人,為什麼要派個太監出去呢?
一來在鄭村壩進行的靖難之戰中,鄭和立了大功,顯示出優秀的軍事才能。所以被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把馬姓去掉,賜姓為鄭。
所以鄭和嚴格來說不是鄭家人,而是姓馬。但是既然人家改了姓,那就得接納。
二來鄭和對於佛教和伊斯蘭教比較精通,出訪時候多會幾門外語,總是不會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