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風神山(第1/3 頁)
倏爾又過去兩個月,炊餅鋪子生意走上正軌。除了炊餅,後面還賣一些花捲兒,椒鹽、麻醬、蔥油、棗泥餡兒……齊小黎算是把自己知道的都想了個遍,想到頭禿。
去掉成本,每月盈餘約半貫錢,有了閒錢,齊小黎就想送大石去上學。如果不是這年頭沒有女私塾,她連阿花都想送去。
畢竟是封建社會,對於女子是超困難模式。自己用不了多久總得走人,以後他們姐弟就要相依為命了,不止阿花,大石雖然年輕也得立起來。
讀書就是個好選擇,這年頭沒有比讀書人更受尊敬的。
提起讀書的話題,阿花說她父親年輕時讀過幾年書,就在附近武岡縣的石洞書院,師從一位周老夫子。只不過讀書沒讀出名堂,人到中年纏綿病榻,將家裡的田地都賣淨了。
既然有這樣的舊交,那麼送小孩去讀書應該不難吧。齊小黎恍惚記得這年頭讀書也是有門檻的。
弄清楚書院的位置,齊小黎帶著乾糧騎著騾子又出發了。到了武岡縣一打聽石洞書院,鼎鼎有名,十分受人尊敬。
原來是幾十年前,一位姓周的本地籍貫的官員退休後開的書院,位置就在他年輕時讀書的地方。周姓官員是本朝本地的第一位進士,他還將田產送給族人,鼓勵族中的年輕人讀書,由他開始本地讀書之風漸起。不僅如此,這位官員的子、孫皆讀書有成,更使石洞書院聲名遠揚。
到了書院,齊小黎打聽當初教導阿花父親的那位周老夫子,他是周氏族人,已經年老去世。不過他的兒孫眾多,也有記得阿花父親的,很高興同窗的兒子可以繼續讀書。
大石讀書的事情就這麼說定了。
……
傍晚,炊餅鋪子關門歇業。
阿花點起了油燈,正算著今日進賬,看到齊小黎拿出兩張佈告來。佈告不是布,是紙,是齊小黎特意讓佈告牆附近的書店老闆幫著謄寫的副本。
“這是什麼?”她好奇問道,走近拿起一張念出聲:“海捕文書?茲有風神山大盜王則,打家劫舍橫行不法……擒獲此賊者,死活不論,賞錢八百貫。”省略的內容是大盜王則的年齡、籍貫、形貌以及犯的罪行。
另一張紙大同小異,伏龍山大盜高許賞錢五百貫。
兩張紙上都沒畫盜賊的樣貌,畢竟這年頭的圖形畫影技術嘛,真人得長成什麼樣才能和畫像對上?有沒有都一樣。
“今日我選了一天。”齊小黎指著這兩張紙說道:“他倆看起來好抓。”語氣得意,顯得胸有成竹,彷彿這兩名大盜就如土雞瓦狗一般。
聽到這裡阿花顯得憂心忡忡,欲言又止。說讓去吧,畢竟是個危險的活,說不讓去吧,她有什麼資格能管恩人的事。躊躇一夜,第二日只能道聲保重,送她出門。
原來,覺得將阿花姐弟安置得妥當了,齊小黎想起自己的目標——我要去開封。
因為辦戶籍買房子做生意,她的錢囊空了大半,剩下還要留給阿花姐弟留著以備不時之需。都說窮家富路,沒錢怎麼敢出門?把符合時代特徵的來錢快的合法生意盤算半天,她總算找到一個靠譜的。
賺懸賞。
因為人手不足能力不夠勞心勞力等原因,官府經常會發布布告,例如野獸吃人、通緝大盜、尋找失蹤人口這些,按照難易緊急程度各有賞金。有些人家也會借用官府的告示牆釋出任務,招工、尋仇(這個不合法,不能光明正大的貼)、招贅嫁女娶媳婦、釋出小廣告的,等等等等。
想當初炊餅店剛開張沒人氣,她打聽到這條路子,還連續貼了十天的小廣告。就差每天發傳單,送個優惠券了。
都說宋代商業發達,從這裡可見一斑。
總之,從那些收益豐厚的懸賞單精心挑選後,齊小黎把目標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