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第1/1 頁)
李商隱的詩,喜歡用無題,人間最美是無題。
亦浪也是如此,無論是教學還是寫作,喜歡無拘無束的自由,這樣的輸出才會激情滿滿的。
在課堂教學上,亦浪喜歡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深入瞭解角色和體會角色的心理活動,而不是單向的輸出。
課堂教學其實是一個很高效率輸出的過程,要把知識要點細化到每個教學環節,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對教師能力要求甚高。
一些名校在生存環境的壓力下,更多要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偏重於灌輸式多些;但亦浪偏重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透過課堂教學更多的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學習無需揚鞭自奮蹄,更具自驅力。
有果必有因,亦浪喜歡讓學生角色扮演正是受到他老師的影響。
當年讀書的時候,英語老師在課堂教學時喜歡讓學生進行英語電影劇情表演,其中一次就是讓亦浪反串扮作《泰坦尼克號》中的Rose,重演“You jump, I jump”的經典橋段,至今讓亦浪記憶猶新。
後來,亦浪也去過一間以英語課程為差異化競爭的教培機構上班,這個機構也有針對3-9歲孩子開的戲劇課程,讓學生在沉浸表演的同時愛上學英語。
有《白雪公主》、《小貓釣魚》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中外經典劇目,學生也很喜歡這些角色扮演,從中獲得樂趣,不經意間喜歡上了英語。
亦浪在學校教書的時候,也是盡力讓學生嚐到角色扮演的甜頭,比如,《欽差大臣》,亦浪課堂教學前讓學生選好自己的角色,然後分角色扮演,由於學生興趣高漲,課堂參與度高,取得不錯的效果,亦浪也在學生心目中埋下了戲劇表演的種子,某一天它也會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但是,循規蹈矩的教師未必願意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按步就班地教學。
就像是在藝術領域,被網路塑造的90後藝術家們和前輩們的表達方式也是截然不同。
嘗試去接近理解他們的關鍵詞叫電子色、圖層、媒介劑。
年輕的後浪所關心的和年長的前浪不一樣,也叫代際變化。
亦浪的一個同事是90後,只喜歡脫口秀和遊戲。
脫口秀還好,亦浪也會看,畢竟生活太沉重,需要多點歡樂調劑一下。
但是,亦浪也沒狂熱地追,只是偶爾看看。而遊戲亦浪真心不懂,看著那個同事花幾千塊買遊戲裝備覺得不可思議,只能在心裡面感嘆,真壕!
另一箇中年的同事,亦浪問他有什麼愛好,他說,晚上就會和朋友去劈酒(喝酒),週末就會釣釣魚。
培養個興趣愛好不容易,都要買裝備的,比如,專業的釣魚工具和便攜些小冰箱。何況,釣魚運動,有著中年男人的詩與遠方。
釣魚是一項有著強烈中年男人色彩的戶外活動。《2020淘系垂釣行業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小鎮中老年、都市藍領兩大群體貢獻線上垂釣行業一半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