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第1/2 頁)
連成一道線的彈殼從槍擊跳出,洋洋灑灑的向懸崖之下落去,最終形成一片彈殼組成的雨幕。
「噗噗噗……」彈頭入體的聲音接連不斷的傳出,在加特林這種殺戮之器的強大威力下,基地計程車兵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轟亂成一團。
但他們這種轟亂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因為每一個角度都被彈雨所覆蓋,彈頭由上而下的穿透力,在將前面士兵的身體洞穿之後,再次狠狠鑽進後面士兵的身體。
士兵們無處可逃,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血腥味,轟亂的聲音消失了,只剩下加特林依舊吐著火焰的爆裂槍響聲。
兩分鐘,僅僅兩分鐘的時候,在三十六萬發子彈的全方位暴強射擊下,整個軍事基地變成了一片墳場。殘肢滿地,血流成河……
「轟」的一聲,一把大火在基地中央燃燒起來,而後迅速蔓延,將軍事基地完全吞噬。
二十二建制對緬軍事基地全軍覆沒,雞犬不留。
這是典型的特種士兵敵後滲透作戰,當滲透敵後的特種士兵成編制以後,他們發揮出來的威力超出想像。
接連兩個軍事基地的覆滅,讓印度政府立即嗅到當中蘊含的陰謀味道。他們已經第一時間把恐怖襲擊的定性抹掉,轉而鄭重的定性為別國滲透式作戰。
在遭受恐怖襲擊以及軍事基地重創的情況下,印度政府立即加大對麥克馬洪線的戰略部署,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完成對華夏的滲透,或者說將麥克馬洪線的東段區域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
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就是印度政府手中一顆最有用的棋子,他不怕鄰過進行戰爭,一旦鄰國的邊防部隊發動反擊戰爭,那麼他立刻藉助麥克馬洪線的不清晰定位進行宣戰。
假如鄰國不發動反擊戰的話,反而讓他們感覺有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一種無力感。那時候的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就不再是他們的軍隊,而是為了藏區獨立進行戰鬥的藏民武裝。
這本就是印度政府誘導華夏進行戰爭的一個陰謀,至於背後究竟有誰在支援就不言而喻了。對華的戰略圍堵已經出現不可預料的情況,那麼只有利用戰爭才可以解決出現的這種情況。
東段麥克馬洪線一直連線到緬北與華夏的邊界線,戰爭一起,立即將戰火蔓延到緬北麥克馬洪線,屆時可能發生的後果誰都無法預料。
決定這一切的是國內究竟出兵不出兵的問題,一旦出兵,其後果難以想像;倘若不出兵,麥克馬洪線邊境將會受到不間歇的恐怖襲擊,被對方完成滲透,在最為敏感的藏區進行各種恐怖活動。
所以國內政府根本就無法進行回擊,因為這就是一個圈套,誘使自己進行戰爭的圈套。這一場戰爭會把國家死死拖住,然後面對西方列強的各種壓力,這是國家所承受不起的。
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國家是一個少年人,印度是一個半大的孩子。一天,幾個西方的大塊頭找到半大的孩子,給他一塊糖吃對他說:去,跟那個少年打架,只要他幹還手,我們就一起上去揍死他。
有了大塊頭的撐腰,半大孩子自然敢上去狠狠揍少年一巴掌,你說這個時候少年是還手還是不還手呢?還手的話,必然被幾個大塊頭一起揍一頓;不還手的話白白捱了一巴掌。
好在這個少年人沉得住氣,要在不被打一巴掌的情況下讓這個半大孩子自己退去。於是就出現了現在麥克馬洪線的這種情況,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只能藉助外力來低調應對。
第二百八十五章 麾戰麥克馬洪線(2)
站在阿克賽欽地區前端的一座高山上,臥虎向前望去。
這裡全部是山地地形,連綿不斷。大部分是光禿禿的,但山裡卻是有著大片的草原。這裡的人民主要以畜牧為生,但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