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被賊惦記了(第2/2 頁)
稅也收上來了,只有586萬石,虧空68萬石。現在才播種秋糧,要到十月下旬才成熟,朝廷把秋稅收上來,得十一月底了,最快也得中旬。從現在到十一月,還有三四個月!鹽務等收入,預算是每月有個近三百萬兩,三四個月,有上千萬兩了,平時糧價一石約一兩五,能買690多萬石。可是現在,由於天災,糧食減產,糧價暴漲,即便朝廷出面抑價,也只能定在三兩一石。鹽務等收入,只夠買約350萬石,原來的一半,又虧空了近350萬石。總計虧空約420萬石。”
李仁修到炎國去借糧,開口就是一千萬石!
這不過是漫天要價而已!
他清楚炎國不可能借出這麼多的糧食的。
這麼多的糧食,吳國也沒打算真的能借到。
吳國的心理預期,最好能借到四五百萬石,那就足以補足虧空了,不用再折騰。
但是,四五百萬石,對炎國來說——尤其是同樣遭災、甚至更嚴重——也是個天文數字,全年收入都沒有這麼多!
打的算盤,是希望炎國能利令智昏,向民間富戶徵收!
不然的話,吳國內部解決虧空,就要向本國的富戶徵收了。這會挑起、激化本國的內部矛盾,導致朝政不穩。
向炎國借糧——如果他借的話,就能把吳國的虧空、內部矛盾,轉移到炎國去!
可惜,算盤打得啪啪響,炎國也不傻啊!
別說一千萬石、四五百萬石糧,那是一石糧也沒借,卻白收了上萬兩銀子啊(四個大美女的市場價格)!
太摳門!
太不地道了!
“朝廷的錢糧,只夠維持到九月下旬。”吳帝道:“還有約兩個來月吃什麼呢?你說這個虧空該怎麼辦?”
李仁修道:“兒子沒借到糧,在路上的時候,就想過這個問題了。倒是也想到了個辦法,只是不知當說不當說。”
吳帝道:“嗯,說說看。”
李仁修又跪倒了下去,說道:“都是兒子胡思亂想出來的。要是有什麼不當之處,還請父皇恕罪。”
吳帝心裡訝然,心說:“這兒子是想出什麼主意了?還要請恕罪?”面上神色依舊沉靜,“說吧說吧,朕赦你無罪。這裡只有你我父子兩個人,權當父子閒聊,不作數的。你起來吧,站著說,不要動不動就跪!”
李仁修道:“是。”順從的站了起來,“父皇讓兒子說,那兒子不敢隱瞞。兒子也略讀過幾本史書,自漢朝以來,獨尊儒術,什一之稅是為王道之政,能減難增。歷代朝廷虧空,彌補虧空的方法,無非就是賣官鬻爵、賣僧道度牒、鹽鐵茶酒絲綢等專營、增開稅卡等辦法。這些辦法,我吳國都已經用過了……”
吳國常年受到蠻齊的軍事威脅,財政壓力極大,是以增收之法,能用的基本都用過了。
其中收入來源最大、且可持續的,是鹽務等專營。
其餘的,要麼來利極少,杯水車薪;要麼殺雞取卵,不是長久之計,甚至長久之下是有害的。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