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利弊之權衡(第3/3 頁)
沒有“曹黨”,皇帝就要直接面對清流的攻勢啦!
清流之中,暗潮洶湧。
極端的、不怕死的狂士,敢公開罵皇族!
承平帝年間,就爆過一個案子。
遂城有個狂士,叫葛賢,猛的一塌糊塗!
在聖賢書院舉辦的一場詩會中,當眾斥罵皇族:以天下供養一家,是獨夫民賊!人人得而誅之!
結果,下場當然是極慘:本人被千刀萬剮,家人都被砍了頭!
大炎律上,雖然有“不以言獲罪”的明文,但是,斥罵皇族,涉及的是十惡不赦的大不敬,不在此列。
不以言獲罪,不等於什麼都能說。
皇帝是躲在“曹黨”背後的。
因為,皇帝就是天下最貪鄙的人,皇族——老劉家,就是天下最貪鄙的家族。
太祖出身為佃戶放牛娃。
造反成功之後,坐天下。
當時天下大亂,天災、瘟疫、戰爭、土匪等等,死了無數的人,人口大減。空餘出了近十五萬頃無主田地。
這些田地,被收歸官有,成了官田,就是國有化了。
這些田,十三萬多頃是划走搞屯田,安置軍隊了。
開朝以後,太祖大封宗親、功臣,從剩餘的官田中,劃拉土地,分給他們。
其實就是化公為私了。
之後,歷代皇帝為表仁厚體恤,又陸陸續續的從中劃拉,分給宗親勳貴。
同時,皇帝個人也從中獲利,劃拉田地入皇莊。
相當於前世的蘇大強的那場改革,透過某種手段、以某種名義,把共有資產,劃拉進私人腰包,從而形成幾個寡頭。
皇帝是不能與清流直面互懟,公開辯論的。
因為,皇帝及皇族自身就不正,自身就是黑的、反面的。
要是公開懟,公開辯論起來,吵得天下皆知,那隻會讓皇帝及皇族聲譽掃地、民心喪失!
所謂得民心者天下。
民心一旦喪失,那就人心浮動,十分危險了。
劉玄假寐似的,想了許多,腦子裡不斷的權衡利弊。
無論是從他前世的平民立場,還是現在的皇帝立場,他都更傾向於高潔的主張。
權貴豪強絕對是帝國的巨大的致命毒瘤!
他們不但受封有無數的田地;更享有朝廷支給的爵位錢糧供養;更依仗權勢,巧取豪奪,兼併土地、經營工商。
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他們的存在,已經對皇權的穩定,造成了威脅。
高潔嘴上說著[整五個丁家堡就行了],但,實際上,像丁家堡的那種存在,擁有八萬餘畝土地,——卻非宗親非勳貴,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清流的目標,又豈是這樣的小角色?
高潔的目的,恐怕是想把火引到宗親勳貴身上去啊!
“宗親勳貴遲早要整,”劉玄暗道:“但是,現在的首要問題是糧食危機,不能再增添矛盾了!宗親勳貴的問題,是次要問題,要壓後解決!”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