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2/2 頁)
也損失了300萬戰士。蘇聯軍事上的瓦解看起來是遲早的事了。西線盟軍1943、1944年在義大利、法國南部和諾曼第的多次登陸行動中也犯下威脅到這些行動的成功的錯誤。
反希特勒聯盟的勝利最終是贏在美國和蘇聯的經濟優勢。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他們的軍備產量就越高。但這一理智的結論是20世紀後半期的歷史研究後才得出的認識,所以《希特勒檔案》沒有得出這一結論不足為奇。
出於現實政治的考慮,1948/49年沒有得出西線盟軍的轟炸對戰爭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評論。因為無論在史達林還是那些蘇聯的軍官看來,這一評價貶低了蘇聯軍隊的勝利。然而有目的地轟炸德國的軍備工業,其效果卻是有目共睹的,儘管1942年1月到1943年5月德國軍備工業產量翻了一倍多,直到1944年第四季度才明顯回落。這此之前盟軍就已經決定性地摧毀了某些領域,如飛機製造工業。從1943年開始德軍就基本上無法發起空中和地面的聯合行動了。諾曼第戰役,阿登進攻戰也一樣,由於盟軍的空中優勢,國防軍都無法打贏。
但《希特勒檔案》的寫作集體不是無緣無故地將重點放在德蘇戰爭上的。就連德國的歷史學家在他們的分析中也得出結論,東線是決定性的,如安德雷亞斯&iddot;希爾格魯貝爾1965年就評價道:&ldo;歐洲中東及東南部大部分地區的命運已經決定了時,西方盟軍才於1944年大舉登陸‐‐政治上至少晚了兩年,軍事上是在德國國防軍被重重削弱、行動自由已經癱瘓的情況下。&rdo;
最後,犧牲者的資料也支援了東線是關鍵的觀點。根據俄羅斯歷史學家最新的調查,在德蘇戰爭中蘇聯方面的死亡軍人為1127萬。截至1945年1月31日,420萬德軍陣亡將士中有183萬是死在德、蘇前線。截至1945年5月9日,又有140萬國防軍和黨衛軍成員在同蘇軍的戰鬥中被打死。1941年至1945年,另有310萬德國人被蘇聯俘虜。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