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前因後果(第1/4 頁)
大夏。
林安染死後,郭翊辰僅僅只是在營帳中頹廢了一日,便將悲憤發洩在了任國之上。
他親自率領軍隊攻下了任國僅剩的兩座城池,並將任國國君活捉。
任國上下所有貴族權勢,皇親國戚皆成為了階下囚。
原本任國國君想著以郭翊辰想要一統五國的野心,為了得民心,為了仁義,必定不會殺他。
畢竟郭翊辰若是放過了他,並且給予他富足的生活,讓他能夠安享晚年,那郭翊辰在攻打其他國家時,那些無力抵抗的君主有很大的機率投誠。
畢竟能好好的活著,誰會去送死呢?
事實上,郭翊辰一開始確實也是這麼想的。
但任國國君千不該萬不該派任者刺殺,導致郭翊辰的皇后死在了這場刺殺之下。
據洛璃所說,任國國君被郭翊辰一刀一刀的凌遲至死。
而這個凌遲的過程整整持續了一年之久,任國國君才最終不治身亡。
沒錯,郭翊辰就是一邊凌遲任國國君,一邊命人為任國國君醫治,以確保任國國君能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
最喪心病狂的是,任國國君的凌遲之刑並非是秘密進行,而是在任國曾經的國都搭建了一個囚籠,當著所有百姓的面,讓天下人皆可隨意觀賞任國國君的慘狀。
若是有人想要救任國國君,皆被視為叛賊,享受與任國國君同等的待遇。
也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郭翊辰被貼上的殘暴的標籤。
他也從人們口中的明君,成為了人人懼怕的暴君。
在滅了任國後,郭翊辰下令遣散後宮。
毫不意外,遭到了眾臣反對,甚至有不少大臣以死勸諫,導致才剛剛打下的任國也跟著暴亂起來。
若是換做從前的郭翊辰,必是會以大局為重。
可林安染的死卻深深的刺激了他,讓他下定了決心,即便是與世界為敵,他也要完成林安染的遺願。
於是乎,為了達成林安染的遺願,又為了他的野心,他下了一道聖旨,將皇位傳位於剛剛年滿四歲的盛世公主。
此聖旨一下,不僅是大夏震驚了,就連其他三國也不敢置信。
區區一個四歲小兒,哪能擔得起一國重任?
更何況,這四歲小兒還是一個小女娃娃。
郭翊辰傳位於洛璃的事情完全不亞於他想要遣散後宮。
也在郭翊辰下了聖旨的第二日,洛璃的馬車也已秘密抵達了京城,並且悄悄回了宮。
當天夜裡,群臣收到翌日上早朝的訊息。
眾人都當是郭翊辰悄悄回來了,卻不想翌日朝堂上,他們沒有等到郭翊辰,反而是等來了洛璃。
洛璃再次讓王富貴宣讀了郭翊辰的聖旨,並鎮定自若的發言:“有人要抗旨嗎?”
大眾中自然是有人抗議的,可郭翊辰還未死,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的站出來反抗,畢竟站在洛璃身邊的幾個侍衛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
他們很懷疑若是自己站出來反對,絕對會當場人頭落地。
在無人敢站出來時,林太師第一個站了出來,“老臣接旨,吾皇萬歲。”
林太師在朝中的威望無人能出其右。
他這一站出來,立馬就有許多人跟著站了出來,下跪高呼:“臣接旨,吾皇萬歲。”
這些人中,有林家父子,也有受過林家恩惠之人,更有林家的學生,以及與林家本就是一派之人,甚至不少本就想要巴結林家的朝臣也跟著站了出來。
不僅是林家,淑妃的父親鎮遠大將軍派系之人也站了出來,表示支援洛璃登基為女帝。
有了林家和杜家護航,洛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