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3 頁)
用最短的時間趕寫出一篇引題為&ldo;世界盃賽戰正酣,花甲夫妻打內仗&rdo;,主題為&ldo;搶頻道怒砸彩電&rdo;的千多字的社會新聞,當時負責頭版的編輯是崔向紅,她慧眼識珠,認為此稿新聞點很好,又是獨家採訪,她當即以最快的速度編好上了1998年6月15日的頭版頭條。結果此稿社會反響很好,一些讀者紛紛來電對這樣的時效性強又有熱點的社會新聞表示讚賞。隨後的十幾天內,我帶著我的實習生李雪亮和左志紅又先後採寫了一系列與世界盃有關的獨家社會新聞,如:1998年6月17日的《花甲球迷昨晨猝死》、1998年6月18日《眾球迷齊聲拍掌喝彩五齡童受驚栽下樓梯》、1998年6月23日《看球啖荔枝被噎興奮球迷遇險情》等數十幾篇獨家社會新聞,受到讀者們的好評。
我國著名記者穆青就十分注重與採訪物件的交際,建立感情。名記者範長江交際的朋友更廣泛,&ldo;上至軍政要人,下至黎民百姓,有來有往,即使不是採訪的時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聯絡。&rdo;他交朋友&ldo;什麼人都要交,朋友越多,新聞來源越多,越能寫出有分量的報導。&rdo;對於一個記者而言,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與讀者保持友好的關係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記者要想寫出好文章,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他首先在心目必須將讀者放在第一位,正如羅曼羅蘭所說:要撒播陽光給別人,必須自己心中有陽光。其實,記者的採訪過程實際上就是交際過程,建立通訊網路獲取新聞資訊是&ldo;新聞記者的基本建設之一&rdo;。工作一開始,我就特別注意與社會各界的人士交朋友。一些位居政府重要部門的人固然重要,但分佈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更為重要。我當時交往的朋友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門,只要不是那種道德敗壞作惡多端的人,我都願意與之交往。我還經常與附近的保安員保持溝通,讓他們經常與其他的同行間保持溝通,有什麼新發生的事情就趕快通知我。這些散佈於基層派出所和街道村巷的保安員,每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突發事件,他們為我提供了不少好的新聞線索。為了便於大家聯絡,我在四處散發名片的同時,還特意配了一隻價格便宜的數字傳呼機,這樣,不管我人在哪兒,只要有人找,我就能及時回信兒。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我這種尋覓和擴大新聞源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到我這兒。這樣雖然勞累,但容易抓到好的新聞,更能發現許多獨家新聞。這樣,我就主抓社會新聞,四處留意本地的一些諸如火災、車禍及大小醫院裡的急診情況。同時我還積極地與各單位通訊員建立良好關係,認真留意兄弟媒體的見報新聞,分析他們的追蹤動向。
記者履行採訪職責僅有勇氣和熱情是不夠的,還應具備過硬的採訪本領,運用靈活多變的採訪方法,掌握堅實的寫作技巧。在採訪時,不管是正面報導還是批評報導,我總是以虛心的心態,謙遜的態度處之。對不同的新聞,我靈機地採用不同的採訪辦法,根據當時情況隨機應變。邵飄萍說主張&ldo;探究事實,不欺閱者&rdo;,倡導新聞記者要研究對方的心理,講究採訪方法和技巧。孔子在《論語≈8226;里仁》中說,&ldo;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其也,義之與比&rdo;,意為:治理天下的人對於天下的事情,沒有規定要怎麼幹,也沒有規定不要怎麼幹,只要怎麼幹合理恰當,就怎麼幹。
為了提高自己的採訪和寫作技巧,我平時很少看那些出自新聞系課堂的所謂教材,而是積極向國外著名記者普利茲、詹姆斯等人學習,向國內的新聞老前輩,特別是範長江、邵飄萍、穆青及戴煌等名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操,學他們的做人準則,更學習他們的經典名作和採寫經驗;向身邊的一些老編老記虛心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