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婁曉娥來生見(第1/2 頁)
一方水土滋養著一方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
梁拉娣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四九城,她害怕坐飛機、坐火車,連坐家裡的汽車都會暈車。何家的鉅富,沒能給她帶來多少的改變,除了房子住的大一點,飲食起居還是保留著四九城的衚衕文化。她喜歡穿布鞋,日常出行還是靠一輛腳踏車,距離近的話依舊是靠雙腿走…
春風沐浴神州大地,大家都能自由的向著夢中的地方去了。此時,梁拉娣早已衣食無憂,可她還是保持著原來樸實無華的價值觀,她名下除了一些房產,就只有一些定期存款。何家在神州經營的大量企業都直接落在了何小橡、何小林、何小楠名下,並由他們負責著日常的運營。
四九城大雜院改造時,街道出面建議大家:可以利用自己手裡大雜院內的房子來養老。可老年生活被描繪的再美好,也沒有一家的老人願意去參與的,他們寧願後半輩子去撿垃圾來過老年生活,也不想自家的孩子們被拖累。大家只願意接受貨幣或者用新房來置換大雜院裡的房屋,他們都想著:拿到補償後,能改善家裡孩子們的生活。
梁拉娣的青春年華是在南鑼鼓巷95號四合院裡度過的,她和何雨柱的孩子們也都是在那裡出生、長大,和何雨柱的幸福時光,使她心裡對那裡割捨不了。街道在大雜院改造遇阻時,何氏集團出手了,把四合院裡的房子透過貨幣補償的方式,從大家手裡買了下來。
何小橡、何小林、何小楠等人的孩子們都由梁拉娣帶在身邊,加上樑拉娣這輩子對幼兒園有著濃厚的情結,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南鑼鼓巷95號四合院經由雷氏後人的手翻修一新後,引進了歐美的教學器具,聘請了一些兒童教學專家…梁拉娣為把這裡打造成四九城最好的幼兒園,每天忙碌著…
何雨柱到港島後,婁曉娥不顧已是不惑的年紀,強撐著為何雨柱又添了一對龍鳳胎:何曉星、何曉辰。何雨柱在外不管多麼的忙碌,每天只要一下班,都會匆匆趕回家陪婁曉娥娘仨,這讓婁曉娥曾經缺失的夫妻之愛得到了極大的補償,讓她感覺這輩子沒有了遺憾。
何氏企業有條不紊的發展著,轉眼來到了98年。步入耳順之年的何雨柱知道:他這一生最大的機遇要來臨了。他讓何氏旗下的企業,準備好了數十億計的現金流;並請婁曉娥遊說分佈各地的婁家後人,讓他們準備好現金流。此年八月某日,在何雨柱授意下,學有所成的何曉,親自帶領何氏星辰國際操盤,在港島的期市、股市瘋狂的做多。經此一日,何曉讓何家、婁家的資產擴大了100多倍,何家的現金流達到了數千億計的存在。
經此一役,何家在國際上闖出了名堂,在四九城打響了名頭,更讓何雨柱的孩子們懂得、理解:兄弟姐妹們團結的重要性。何雨柱則藉此契機,把傳統產業都分給了兒子何小橡、何小林;慈善事業分給了何小楠;何曉星、何曉辰名下則是娛樂、健康產業;何曉分到了擁有千億現金流的何氏星辰國際。
閻解娣得知何家分財產,帶著何小柏一家子著急的飛到了港島。何小柏的到來,讓何雨柱想到了於棟樑、閻晴兒,他讓何曉花費百億成立了何氏家族基金,給何家後人定時發放生活費,沒有自己事業的人,也可以在家族基金會的產業內任職。
進入新世紀後,何雨柱讓何曉的何氏星辰國際加大了對網路公司、晶片公司、新能源企業等的投資。等何雨柱到了古來稀的年紀,何氏星辰國際已經成為了萬億級當量的龐然大物。
隨著何雨柱年紀越來越大,慢慢地,這一輩子的人他都記不起來了,在他的記憶裡只有婁曉娥、何曉兩人。他天天纏著婁曉娥,嘴裡時不時就會念叨:“曉娥,你不能不辭而別,不要離開我…”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南鑼鼓巷95號四合院已不是幼兒園的辦學區,